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华夏文明的一道重要防线)

从小时候学习地理知识时,便对我们所处的位置有一个简介,即,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而华夏文明则发源于黄河流域,并逐渐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了封建农耕王朝的基本盘。

其实,基本盘的大致范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便基本确定-400mm降水线以内的区域。对于古代农耕社会来说,这条线是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最低要求,不然,农作物难以成活。

而这一降水线在亚洲东部控制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理单元,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不过,这一地理单元内部的地形并不平坦,这就使得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形成了迥异的气候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华夏大地的南北分界线,是华夏文明的一道重要防线

总得来看,在400mm降水线内,又分为了南北两大气候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则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基准,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

站在分界线,眺望南北两侧,你会发现生活在此的民众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而这一切的差别的基础便是各自所处的气候不同。在人与自然上千年的共处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最终,生成了相对固定的习俗。

当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气继续北上。也正是因为二者气候的不同,使得交界处的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从北方南下,若无法控制交界处作为一个过渡的话,贸然进入南方,士兵们难以习惯,战斗力无法完全发挥出来,甚至受累于南方气候,落得兵败退走的下场。对于南方同样如此,只要控制住该地区,便可庇护南方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华夏大地的南北分界线,是华夏文明的一道重要防线

对于天下统一是如此,游牧民族的入侵更是如此。

我们知道农耕时代,封建王朝一般都是难以长期稳定地控制400mm降水线以外的区域,为此,华夏先民沿着降水线所在的北方山脉地区,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作为防御生活在之外区域的游牧部落。

虽然,在漫长的时间里,历代王朝都能依靠天险和守备的防御工事赢得先机,抵挡了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然而,事情总有例外,比如王朝内部动荡不安或野心家主动打开关口,如此之下,这一防线便再难以护佑中原王朝。

由于长城之后便是辽阔的华北平原,面对游牧部落的骑兵冲击,无险可守之下,很快便会沦陷。此时,淮河一线的地位便凸显了出来,该地区带有南方的气候特征,湿润多雨、河道纵横,只要防守得当,完全可以抵挡骑兵的进攻。

秦岭淮河一线:华夏大地的南北分界线,是华夏文明的一道重要防线

即使难以固守,也可以为后续的防御措施完善,提供充足的时间。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不乏南北对峙的时代,此时,对秦岭淮河一线的争夺,决定着天下的归属。

因此,该地区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分界线,还是华夏历史上一条非常重要的历史脉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