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头在哪里是哪三条江(三江源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江源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社会公众积极践行“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绿色行为。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态与物种宝库,全省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初春,在青海湖北岸一块狭长的区域里,一群普氏原羚时而觅食时而奔跑。青海生态之窗工作人员从截屏的录像资料里统计发现,有近百只普氏原羚出现在视频监控范围内。

环青海湖地区是普氏原羚的栖息地。由于种群数量极少,人工难以捕捉普氏原羚大规模活动的场景。通过悬挂在高空的青海之窗观测设备捕捉到普氏原羚活动场面,从而得知,随着对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濒危物种监测结果显示,普氏原羚在环青海湖周边有7个分布区,监测人员共监测到普氏原羚2744只。2021年末,在15个普氏原羚样区监测点,共监测到普氏原羚近3000只,数量增加呈现逐年递增式增长,为环青海湖区域增添了生命的乐趣。

再过数十天,可可西里又到了藏羚迁徙产崽的季节。长年跑青藏线的货车司机赵玉龙说,每年到藏羚迁徙的季节,民警、生态管护员驻扎在109国道两旁,守护藏羚的生命安全。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现在过往的司机和路人很少打扰藏羚的生活。

藏羚迁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每年都会引起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可见其保护和存在的重要性。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近年来,藏羚回迁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可西里保护区藏羚恢复到7万多只。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陆生脊椎动物有499种,占全国数量的10.26%。近年来,藏羚、普氏原羚、雪豹等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可可西里一带藏羚数量从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目前的7万多只;普氏原羚数量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目前的3000多只;雪豹活动踪迹遍及全省两市六州。

目前,我省90%的国土空间规划为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如期完成,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

为织牢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省实施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封山育林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保障了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动,禁止滥捕乱猎、禁止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最大面积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野生动物遭到毁灭性打击。

随着我省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于稳定,水域和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转好,森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明显,代表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提供给野生动物的食物和活动空间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数量的逐步恢复和增加,为我省生态系统的恢复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源头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再到投入巨资改善湟水河水生态环境;从保卫藏羚,到青海湖湟鱼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栖息环境,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青海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