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子商务赚钱真累

8月中,一场关于电商赚钱是与非的讨论,把流行的B2C/C2B/C2C概念来了个大颠覆,要不要做品牌,甚至谁是电商,什么是品牌,都各说各话。 已经赚钱的,自信中透着点惶恐,还没赚到的,徘徊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之间。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想要啥?问题被归结为跟着淘宝走还是不跟淘宝(及天猫)走。 这话题,真累!
激辩:电商赚钱了没有
电商世界玩的就不是咱们平时的“一元化商业思维”,人家赚的是服务。
叫嚷着电商

做电子商务赚钱真累

8月中,一场关于电商赚钱是与非的讨论,把流行的B2C/C2B/C2C概念来了个大颠覆,要不要做品牌,甚至谁是电商,什么是品牌,都各说各话。 已经赚钱的,自信中透着点惶恐,还没赚到的,徘徊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之间。消费者在哪里,消费者想要啥?问题被归结为跟着淘宝走还是不跟淘宝(及天猫)走。 这话题,真累!

激辩:电商赚钱了没有

电商世界玩的就不是咱们平时的“一元化商业思维”,人家赚的是服务。

叫嚷着电商不赚钱声音最大的是乐淘网CEO毕胜。他说,乐淘网作为一家垂直电商,在过去3年里,一直扮演着给品牌商“搬箱子”的角色,而搬到最 后发现财务账是算不过来的。“做电商不做市场投入就没法让人知道你,虽然乐淘网拿到的互联网广告一向比别人低,但这方面投入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再加上电 商很大部分依赖的线下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刚性成本都让乐淘网不堪重负。

“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电商的利润表。”天猫总裁逍遥子上来的头一句话更让人感到泄气。

难道折腾了快10年的电商,到现在真的还不赚钱?

标杆物流总经理王稀达马上表示“不同意”。他说得挺直接:任何一个生意都要赚钱,不赚钱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只是电商赚多赚少是个问题,有的赚的是“地板价”,有的赚的是“天花板价”。

天猫CEO逍遥子也把话扯回来了,说“没看到利润表,并不等于电商不赚钱。”他说,自己只会算大账,按照他的大账算来,电商还是应该赚钱的。因 为电商能体现经济的集群效应,也就是能降低成本。“广义的电商并不是谁卖货谁才是电商,电商应该包括整个生态体系,价值链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电商的从 业者。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从业者分工与协作,最终集合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果每个从业者都做自己这个角色最擅长的事情,合起来整个电商生态系统能产 生的经济效益一定最高。所以,只要电商的每个从业者能合理控制成本,整个电商就能赚到钱。”

看电商赚钱不赚钱,也不能光盯那点购销差价。亿邦动力网创始人郑敏说得好,电商世界玩的就不是咱们平时的“一元化商业思维”,人家几家大型垂直电商实际上赚的是服务。

“一元化商业思维”就是“买卖思维”,但现在是多元化商业社会,要多元思考。怎么多元思考?就是卖X的利差可能降至零或者是负,但是卖Y和Z可 以带来利润。人家跨国企业早已先行一步了。对于很多大型超市来讲,卖油、卖米等都是低毛利甚至零毛利,但靠卖Y和Z却能赚钱。这个Y就是自有品牌。据统 计,大型零售企业约23%的利润来自销售自有品牌。Z呢,就是超市门口拥有的商业地产,可以租给开饭店的、卖服装的,收取摊位费。这些超市就是典型的服务 思维,干的是零售的活,赚的是服务的钱,而不是购销利差。电商其实赚钱的也是这Y和Z。

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最后总结说,别信哪个电商说自己没赚钱,就算没赚钱,也是它自己没做好。

争论:摊子铺得越大越赚钱

有时候赚钱不赚钱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竞争对手决定,甚至也不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是谁更疯狂决定的。

道理归道理,但实际上电商到底怎么才能赚到钱呢。咱们这些“围观”的人并不知道。但看着前一阵京东、苏宁和国美“斗法”,还不是为了“铺摊子”、“抢地盘”,所以咱们隐约觉得这电商摊子铺得越大应该越能赚钱吧。

不过,人家业内人发话了:“这可不一定。”有的小打小闹活得挺滋润,搞大了反而没得赚。

王稀达说,电商的生意是铺得特别大好,还是特别小好,真是没有定论。因为这跟“玩法”和商业模式有关系。“上海有家卖水果的网站规模不大,开始 不赚钱,但卖到两三亿元人民币以后就开始赚钱了。因为这家网站靠的不是简单的赚差价,它还掌握了互联网核心的用户数据,能推算出购买了一两次它的水果的客 户还可能需要什么其他水果,这点比线下交易‘先进’很多。而摊子铺得大的企业不一定会赚钱。因为你市场规模大了,大家就都盯着你。有时候赚钱不赚钱不是由 你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竞争对手决定,甚至也不是由竞争对手决定的,是谁更疯狂决定的。”“疯狂”的例证是最近的电商家电大战。

别觉得思考电商怎么赚钱是个“小儿科”问题,因为中国的电商企业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过。

淘宝早就是电商的龙头老大,对这个问题他们也是最近才有些思路。曾鸣说,淘宝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最近这半年才慢慢清晰的。

淘宝理解,这所谓电子商务,其实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互联网冲击的第一步是广告,第二步是销售,第三步是物流,第四步是存货管理,第五步 一定是供应链。所以,淘宝眼中的电商,是当能端对端地把整个供应链平台都搬到互联网上时才算。那时候就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而是赚多少大钱的问题。现 在,无论是淘宝还是所谓的B2C,都只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阶段。“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做,毛利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大的投入,所以淘宝要做的就是个平 台。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定位也是未来做供应链协同平台。除了和平台有关的东西,其他的阿里巴巴现在都不做。”

纠结:“搬箱子”还是做品牌

你只要做到有差异化,只要做到企业核心能力你是最强的,肯定能赚钱。

如果现在你问10个经常上网购物的人“为什么会到网上购物”,回答可能各种各样,但其中一定少不了“便宜”这个理由。

那么提供了大大小小商品的那些草根卖家们,除了提供便宜的商品外,还要不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了呢?

“今天这个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品牌忠诚度已经极其弱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峰说,草根卖家要想快速成长,第一保持毛利率, 第二控制成本,第三是前两者做完基础上扩大规模,实现健康、可持续的规模。险峰华兴投资经理韩冰也说,在线下,消费者可以逛一逛、走一走,享受整个购买过 程。这是获得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最好的办法。但网购往往让消费者只想记住的是价格,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远远低于线下。

不过,草根卖家却不是这么想。淘宝卖家“裂帛”供应商雕爷就是代表,他说,线上比线下更容易培养忠诚品牌的“粉丝们”。

“裂帛”就是一个例子。“裂帛”是比较有个性、甚至有点怪异的服饰。要是在商场里卖,一天能卖出5件就不错了,但在淘宝商城我们能一天卖 5000件。因为在淘宝这个超大型网络平台上,可以找到足够规模的精准营销对象人群。现在,没有个性化的东西,消费者不会买,没有规模化的东西,生产方不 赚钱。淘宝帮“裂帛”把两者结合起来了,所以“裂帛”可以活得非常滋润。在线上每次为10000名消费者定制,比做线下大规模广告投入,更易培养忠诚粉 丝。

更多的草根卖家胸怀做大品牌的梦想。“麦包包”是从淘宝上起家的包包品牌。其CEO叶海峰说,在淘宝上,你只要做到有差异化,只要做到企业核心 能力你是最强的,就肯定能赚钱的。草根卖家发展到最后只做自有品牌,因为只有自有品牌才有高盈利。专做童装和母婴用品的“绿盒子”吴芳芳也说,自己是从设 计师品牌起家的。初入电商时,各种环节都必须学着亲力亲为,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她希望今后有齐全的分包商,她还是希望能把精力集中到做品牌和设计。绿 盒子一定会坚持做自有品牌,“我宁可别人来给我‘搬箱子’,也不想搬别人的‘箱子’。”搬箱子意即批发现货。

“局外人”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洪波表示,草根卖家一定要做品牌。虽然电商可以靠低价促销扩大销售,但即便销量大了也不会有消费者忠诚度,巩固不了自己的地位。

存疑:跟着淘宝就有钱赚了吗

淘宝是个圈,以后做大了,由不得你不进来了,更由不得你不按它的规矩办啦。

当今中国电商俨然已经分为淘宝系与非淘宝系,“入淘”还是“不入淘”成为很多草根卖家思考的问题。

先说为啥要进淘宝呢?支持入淘者说,入淘才能赚钱,其他电商都过冬,那个其他指的是非淘宝电商。

主要理由是“流量”。北京正望咨询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吕伯望分析:“电商最大的成本就是流量。中国互联网的流量被百度、腾讯和淘宝几个巨头控制, 成本非常高。淘宝以外的电商不从淘宝获得流量,一般就从百度、腾讯或者其他门户网站获取流量。淘宝上引来的流量代表有购买意图的消费者,而百度等其他网站 上引来的没有高比例的有购买意图的消费者。如此算下来,淘宝的流量更便宜。”叶海峰也说,以麦包包的经验看,独立网站应该只做宣传,但一定把交易导到淘宝 才划算。

为啥有人不想进淘宝呢?支持不入淘者说,“淘宝系统”将商品便宜的好处,尽量让给买家,同时将沟通与信用的成本,全部踢给卖家,卖家压力“比山大”。

最近,一位名叫“出生于西部”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珍惜生命,慎入淘宝》的网文,称在淘宝目前的“游戏规则”下,卖家是最大的弱势群体。

在文中,他大倒“苦水”,如推广成本越来越高,为求信誉苦不堪言等,引发了很多淘宝卖家的共鸣。他举例:由于差评与信誉挂钩,为求信誉,他只能 尽力讨好买家,甚至不惜“退钱不退货,绝不打差评”;在淘宝上推广只能使用淘宝自带的“淘宝直通车”等系统,由于淘宝直通车按点击量付费,有时一天四五十 单生意,光推广费他一天就要付出七八百元,大大地蚕食了利润。

难怪有网友说,淘宝是个圈,以后做大了,由不得你不进来了,更由不得你不按它的规矩办啦。

尽管身为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邵晓峰说话还是比较客观。他说,进不进淘宝,不是决定能否赚钱的主要问题。将现在市面上所有营销的通道、营销的阵地、营销的工具以及消费者等的利用程度、匹配程度,发挥到最大的价值,才是真正实现赚钱的根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在iOS平台上9家收入最高的中国公司

    昨天早上,据新浪科技的一篇报道 ,@虎嗅网发了一条微博:
    【哪些中国公司在iOS上赚的钱最多?】美国知名移动数据监测机构App Annie披露了中国iOS收入排名前10位的发行商,它们全是游戏开发企业,分别是博雅互动、LV1、HappyLatte、PinIdea、 Haypi、人人游戏、胡莱游戏、Tap4Fun、iFree Studio和顽石互动。第一季度,这十大开发者总收入的90%来自海外。

    2023年8月12日
  • 马化腾:中国互联网山寨文化不会再继续

    科技博客TechCrunch与创新工场联合举办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今日召开,腾讯CEO马化腾在现场表示,中国山寨文化不会再持续下去,如果不建立自己的创新基因和文化,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
    中国互联网山寨文化不会再继续
    对于山寨与创新问题,马化腾表示:“整个互联网行业,山寨问题是存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时间非常短,人才非常少,包括欧洲很多国家,最主要的idea都来自

    2023年7月24日
  • 产品经理修炼之道

    一直以来我是个一个讲求实战的人,所以从围绕产品经理实战需要的认识、规划能力、设计能力、执行能力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书不是很厚,基本上都通过提炼式的语言进行了总结,并加以一些常见的案例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本书适合有一定的产品经验的朋友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寻求量变到质变的朋友,一点参考,一点启发。
    以下是本书的目录:
    第1章 从热闹到门道,解读产品经理1
    1.1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做产品经

    2023年8月13日
  • 『活动』ChinaBang2011中文互联网开放评选

    一、活动简介
    二、评审规则
    三、评选评审
    四、评选奖项
    五、候选提名
    一、活动简介
    ChinaBang2011中文互联网开放评选今 日正式开始开放提名。和所有共同发起的独立博客,科技媒体,行业公司和专业社区一起,我们希望ChinaBang能够成为中文互联网最开放的一次评选,这是为所有创业者和创业公司诚心打造的平台。创业者,无论你是独立奋战还是几个人的小团队,非常希望我们所做的事能够为你有所帮助。让

    2023年7月26日
  •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发明

    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这样评价一个员工:“他是百度的第一位员工,他见证了百度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的全过程。他领导创建的百度技术团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最优秀的技术团队,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最优秀的技术团队之一。他所具备的行业知识、技术专长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个人,就是百度第一任CTO,搜索技术专家,刘建国。
    DoNews 8月20日特稿(记者 赵刚)毫无疑问,搜索引擎是互联网

    2023年8月18日
  • 周鸿祎、傅盛口述历史PK:究竟谁可信度更高?

    最近安全江湖又不太平,围绕360董事长周鸿祎和“360之父”、现金山网络CEO傅盛的“私人恩怨”最为引人关注。微博上出现了“谣言和口水齐飞,水军共马甲一色”的奇观,其激烈程度仅次于3Q大战(笔者称之为“小3Q大战”)。
    围绕这一事件,篇幅最长、细节描述最多、传播面最广、可参考价值最大的两篇文章,恰好都是口述历史。分别是由财新网专栏作家程苓峰、360首席架构师李钊撰写的,原文链接如下:
    程苓峰:《傅

    2023年7月2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