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不好,连知乎编的段子都越来越小气了

曾经的知乎,是一个大家答疑解惑的好地方。而随着商业化越来越重,内容更为大众化,不少用户也开始逃离,已经被大家笑称“段子”的平台。但现在内容已经越来越格式化,也有不少用户对此甚为诟病。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解读,看是否能解答一些问题。2022年底,经济活动全面放开之后不久,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疫情结束之后,房价是涨了还是降了?”
在著名精英论坛知乎,出现了一个点赞量数千的匿名回答。根据

曾经的知乎,是一个大家答疑解惑的好地方。而随着商业化越来越重,内容更为大众化,不少用户也开始逃离,已经被大家笑称“段子”的平台。但现在内容已经越来越格式化,也有不少用户对此甚为诟病。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解读,看是否能解答一些问题。

市道不好,连知乎编的段子都越来越小气了

2022年底,经济活动全面放开之后不久,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疫情结束之后,房价是涨了还是降了?”

在著名精英论坛知乎,出现了一个点赞量数千的匿名回答。根据我的记忆,一开始是这么写的:

“今年4月,我在徐汇滨江花1500万买了一个大平层,前几天中介问我2200万卖不卖。我还在松江新城有一套800万买的房子,朋友在同一小区类似的房子刚刚挂了1100万。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你们看着办。”

这个回答相当符合知乎用户一贯的“精英人设”:高冷,傲娇,张口就来,深藏身与名。在评论区,多空双方展开了激烈争执,不过总体上还是多头占据优势,因为谁也不想被视为“因为没有房子,所以希望房价下跌”——那就意味着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 而在知乎的第一生存法则是“绝不能被视为Loser”。

在讨论进行了两三天之后,突然有人想起了什么,于是在评论区留言:“咦,等等,2022年4月你是怎么在上海买房的?!”

这个巨大的BUG居然存在了这么久才被发现,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评论区的所有人(以及答主本人)都没有尝试过在2022年二季度的上海买房。答主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马上将正文中的“今年4月”改为“今年2月”。有趣的是,在发现BUG之后,评论区异乎寻常的平静,也许是大家都在忙着删评论,也许是本来就没人指望展开任何有营养的讨论。

总而言之,知乎嘛,不就是个玩的地方。Why so serious?

严格的说,对于创作者而言,所有社交媒体都承载着三重价值:第一是找优越感;第二是赚钱;第三是社交或积累人脉。显然,知乎是一个很不适合赚钱的地方,如果一个想赚钱的KOL竟然选择知乎而非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那他肯定是跟钱过不去;早期的知乎曾经很适合积累专业人脉,但随着用户群的急剧扩大,这个功能也丧失殆尽。因此,“找优越感”成为了知乎的最佳生态位,而什么有比编段子吹牛皮更适合建立优越感的呢?于是有了下面这首知乎用户耳熟能详的经典民谣:

“谢邀。

人在美国,刚下航母。

麻省毕业,长相彦祖。

玉树临风,一米八五。

白宫任职,通今博古。

面见普京,会晤川普。

刚订完婚,沙特公主。

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神功护体,青春永驻。

悟道修仙,心无旁骛。

闲来无事,玩玩知乎。

熟人太多,利益相关,匿了匿了。

以上。”

(感谢某知乎匿名用户的创作。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文字流芳百世。)上面这段是韵文,可能还不够通俗。所以我还原创了一个散文段子,仅仅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小范围流传过,与上文精神是一致的:

“谢邀。人在美国,刚出头等舱,晚上去见扎克伯格。但是,高盛前同事(马上升合伙人)非要请喝酒,让我很头腾。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同时被哈佛、耶鲁、斯坦福全奖录取的时候,在某要害部门担任厅长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如果没有信心以最高荣誉毕业,就别去了,随便读个清华算了吧,我卖几套汤臣一品的房子,养你没问题。’当时,我的校花女朋友拼命鼓励我,还教我拉丁文日常对话,以备不时之需。前几天看到她当选世界小姐的消息,让我很高兴。好了,接我的加长型劳斯莱斯到了,回头再跟大家分享。以上。”

——以上摘自本人2019年8月的微信朋友圈,欢迎转载,不用注明出处。

啊,人生啊。无论人生多么痛苦,只要刷一刷知乎,看看KOL及匿名用户们使出浑身解数的自吹与互吹,我们就可以笑口常开了。谁需要脱口秀?谁需要德云社?谁还需要开心麻花?

在疫情宅家期间,我的一位朋友发明过一种极富创意的娱乐方式:把一条知乎高赞回答发到微信小群,看看群友们花多长时间能找出其中所有的吹牛和浮夸之处。

这个娱乐方式为我们五十多位群友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既然是吹牛和编段子,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整个知乎都笼罩在矛盾之中,其中最大的一个矛盾就是:明明人人年薪百万,却还处处流露着一股“不愿消费”的情绪。

众所周知,在知乎,一切消费品都会被指为“智商税”:钻石是智商税,玉石是智商税,高端显卡是智商税,游戏本是智商税,手游氪金是智商税,扫地机器人是智商税,所有标价高于二十万元的车是智商税,所有美妆护肤用品全是智商税……每天都有无数自称年薪百万的社会精英,写下几千字的长篇大论,向你论证为为什么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优惠活动赶不上隔壁麦当劳,所以也是智商税。

大型滑稽。

别误会,知乎用户确实有社会精英,总体而言肯定是有消费能力的。

但是有句话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无论用户有没有消费能力,他们都不会在知乎表现出来。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知乎的一种“社区文化”。

我们可以说:

  • B站的社区文化是“唉,资本;唉,昂撒;唉,美国”;
  • 小红书的社区文化是“我漂亮我聪明我还愿意让你围观,羡慕不?”;
  • 微博的社区文化是“你竟敢对我家哥哥阴阳怪气,给你拼了!”;
  • 雪球的社区文化是“我一年四季关灯吃面,但我是股神”;
  • 知乎的社区文化是“我年薪百万、常春藤博士毕业,但我太聪明,以至于从不乱花钱”。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知乎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主流广告平台,它的商业化程度比公认商业化孱弱的B站还要低。在知乎,大家除了会把一切消费品打成智商税,还会把一切大金主打成“烂公司”。请注意,在这一点上,知乎比B站还是公平一点的——后者的用户会把火力集中在“互联网巨头”身上,却盛赞华为、大型央企等“中国经济的脊梁”;前者的用户则是一视同仁地猛打,管你是华为还是阿里,是腾讯还是米哈游,是中移动还是小米……反正一言以蔽之,“烂公司”。

我平时刷知乎的主要目的是看段子。但是最近一年,我明显地发现,可能是市道不好,导致知乎KOL(以及匿名用户)编段子的水平也日益下降,气度越来越小了。

这严重影响了知乎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娱乐价值。

具体而言:

  • 以前是畅想“做出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算不了什么”,“我手头的商业计划书已经吸引了8家VC的注意”,“有一艘自己的大型游艇对谈生意而言好处很多”;现在则只能幻想“我在徐汇滨江买的房子,半年多赚了800万”。下降了至少两个数量级。
  • 以前是豪气干云地发问“我选调进了体制,若干年后能不能对大政方针有影响力”;然后坠落为“在体制内如果一辈子混不上厅级算不算失败”;然后进一步坠落为“在小县城考公成功后如何尽快升为科级实职”。目测接下来也没有坠落空间了?
  • 以前是随便谁都自称认识徐翔、雷军、王思聪,在工体酒吧包厢里见过王思聪的答主有数百人(那个问题至今还在,你可以去参观);现在只敢自称认识本地的市长、厅长,故作神秘地提一句“他儿子是我大学同学”或“他跟我住在同一个小区喔”。

这一点在职场类或个人发展类的话题体现得尤其明显。

2018年以前,热门问题都在指导大家怎么尽快在互联网、金融等“高端金领行业”完成原始积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2019-22年,热门问题变成了如何考上或选调进热门厅局,一边步步高升,一边利用关系网把自家七姑八大姨都安排上;现在,最热门的问题是“在体制内摆烂真的不会被开除吗”,以及“读博期间如何既躺平又能按时毕业”。

或许我们可以说,在被现实毒打过之后,知乎更接地气了,更“真实”了。

可是对数百万像我这样的知乎潜水用户而言,这绝非好事——我们都知道“知乎,与全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但我们想看的就是刚编的故事,编的越大气、越恢弘、越不接地越好。

是的,我们都知道知乎上真正认识王思聪的用户几乎为零;我们也都知道他们做不出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没有游艇(哪怕是最小的那种),晚上不会跟扎克伯格一起吃饭。

可这就是娱乐的意义所在啊!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郭德纲跟于谦夫人并没有一腿,也知道现实中的于谦他爹不姓王,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为德云社贡献门票。市道越不好,你做的梦难道不应该越大才对嘛?

在我看来,知乎编的段子越来越小气,除了宏观环境的原因之外,还有商业环境的原因:最近两年,知乎盐选(付费内容订阅)的发展态势还不错,俨然有成为收入和利润担当的势头。至少有三个朋友对我说过,他们被知乎盐选官方账号下的内容吸引,随手就订阅了,反正价格也不算贵。

知乎盐选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是最吸引流量、最受欢迎的是短篇小说,也就是“刚编的故事”。

我相信,你一定在知乎时间线上刷到过无数次下面的故事:

“取经回来第三天,有人在天庭的花坛边发现了猪八戒的尸体。”

“你曾是盲人,你复明了,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要告诉他们你能看见’。”

“男朋友给了绿茶一个最好的考评分,还纵容绿茶抢我的客户。”

“白天看着喜羊羊,晚上变身大灰狼,弟弟能对姐姐有什么坏心思呢?”

在大部分情况下,你会跟我一样,毫不犹豫地叉掉这条消息,甚至要求系统屏蔽知乎盐选账号。但是没有用,它们还是会反复出现。总归会有一群人(比例还不太小)好奇地读下去,读到关键时刻被提示付费,然后就入坑了。

这是知乎目前增长最快的商业化板块,也是作者最容易赚到钱的途径。那些真正的编故事高手,不禁陷入了沉思:“与其编吸引眼球却不赚钱的故事,为什么不干脆编能卖钱的故事?”

换句话说,当“找优越感的需求”与“赚钱的需求”发生矛盾的时候,水平最高的一批写手选择了后者。

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对短篇小说不感兴趣、只想静静看人装X出洋相的围观群众而言,知乎的吸引力反而大幅下滑。

所以,现在我的兴趣点已经转向了历史板块,看“知乎大神”们如何把历史讨论变成一种饭圈讨论——现在三国话题是蜀粉占据绝对优势、魏粉跟在蜀粉屁股后面一起踩吴粉;唐代话题流行吹唐高宗(这个逻辑让我颇为惊讶),五代十国话题则流行吹周世宗。这些话题勉强还能看,就是趣味大不如前,还不如N刷《间谍过家家》。

附带说一句,通过“知乎盐选”卖短篇小说,这一招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上限很低。微信、头条、阅文……等巨头没有积极染指这一领域,恰恰是觉得不值得去做。

例如我那三位订阅了盐选的朋友,已经有两个明确表示到期不会再续订,因为“知乎的故事看来看去都一个味道”,而且真正有悬念、让人有付费欲望的只是极少数。

我无比期待着“盐选”失去热度的那一天,因为那意味着一批写手将回到原来的编段子路线,继续讲述他们与王思聪在工体酒吧包厢、与马云在西班牙游艇上的故事。

与此同时,我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知乎最靠谱的商业化路径失败,假如社区因此生存不下去,我们还要到哪里去看段子呢?

矛盾啊,矛盾。

这人生,这社会,这人类世界,不就是在矛盾之中慢慢前进的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月牙知识合作媒体@互联网怪盗团 授权发布于月牙知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月牙知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讲个故事涨粉380万!热度持续中,2027年“穿越者”哈维尔带来的那些流量效应

    讲个故事涨粉380万!热度持续中,2027年“穿越者”哈维尔带来的那些流量效应 ​ 信任我们前不久都刷到了“哈维尔2027穿越事件”,这位自称从2027年来的“仅有幸存者”,在Ti…

    抖音快手 2023年3月16日
  • 抖音个性签名(抖音涨粉个人简介句子)

    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 — 王小波 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人生的态度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钟表…

    抖音快手 2022年3月15日
  • 搜索引擎中的网页分类技术

    1. 技术背景
    分类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将事物正确的分类,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使杂乱无章的现实世界变得有条理。自动文本分类就是对大量的自然语言文本按照一定的主题类别进行自动分类,它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本分类主要应用于信息检索,机器翻译,自动文摘,信息过滤,邮件分类等任务。文本分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特征词的选择问题及其权重分配。
    在搜索引擎中,文本分类

    2023年7月26日
  • 公司往最高的第5种境界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在其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们必须在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对于安全、爱、尊严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Maslow所谓的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和需求一样,公司的追求也是分层次的。这里我根据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把公司的追求分了5个层次,也就是5种境界。
    为了让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

    2023年8月21日
  • 网页+手机+社交媒体+数字营销看星巴克如何转型成科技公司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传统产业模式备受挑战,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成则王,败则亡。看看大家耳熟能详的星巴克是如何将传统的零售业打造成现代“科技范”公司。
    在2012年3月9日,咖啡如往常那样煮着,店里的顾客如往常一样为咖啡因疯狂,在这平静的场景下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正酝酿一场重大改变。
    在这一天,星巴克数字风险投资前高级副总裁Adam Brotman被赋予了新的任务,首席数字官

    2023年8月8日
  •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移动支付将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美国Aite Group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在2011年将达到460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2140亿美元。从这一评估结果来看,Aite Group 对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预计数字。
    在移动支付细分形式方面,Aite Group认为账单支付(Bill Payments)、移动电子商务支付(E-commerce over Mobi

    2023年7月2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