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怎么画重阳节的手抄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怎么画重阳节的手抄报
首先我有一些资料: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图片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下面就是您自己分好每个内容用的空间了,再配上一些图,就好了。
二.关于秋天的诗配画手抄报(两首古诗)最好有图片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题菊花 黄巢 咏菊 颜远怡飒飒西风满院栽, 身披金甲未称王,告戒巢郎不要狂。
蕊寒香冷蝶难来。 苏轼续诗遭贬职,陶潜爱菊兴斟觞。
他年我若为青帝, 易安绝唱黄花句,领袖雄词战地章。报与桃花一处开。
玉韵声声千古咏,秋光今日胜春光。村秋即景 颜远怡 秋收季节色缤纷,金浪银波树掩村。
鹅鸭溪间戏碧水,桔红十里醉诗魂。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菊花配画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
四.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配画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代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五.关于五年级下册仿写第9课童诗,优美一些最好,帮帮忙,急用 爱问知
仿写《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杨树叶上。
穿上绿色的斗篷, 时而把小手摇摇, 摇啊,一摇 奏响盛夏的华彩乐章。 我想把脚丫 接在荷叶柄下, 钻入清澈的湖水中 逗弄可爱的鱼儿, 游啊,一游 游进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我想把眼睛 装在深山里, 看蝴蝶翩翩起舞, 瞧小鸟自由飞翔, 看啊,一看 山林是我的自由家园. 我想把我自己 拴在蒲公英身上, 看遍绿野山川, 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
仿写 《童年的水墨画》花丛 蝴蝶停在绿叶上微微振翅, 蜻蜓在阳光的沐浴下悄悄飞动。 绿草布满了整个空地, 调皮的孩子互相嬉戏, 欢声笑语融入整个草地。
\”哈哈哈—-\” \”哈哈哈—-\” 榕树下 水珠在青青荷叶上滚动, 蛙鸣一声一声富有节奏。 簇簇枝叶长满榕树, 更想在树下品味书香。
哪知自己在现实中, 却沉醉在美丽的仙境。 哇— 童年像一幅水墨画 自由自在, 悠然自得。
我陶醉在其中, 谱写一阙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