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苹果负面新闻不断?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周五撰文称,苹果股价之所以在攀登至700美元高位后一蹶不振,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与苹果有关的负面新闻反应迅速,导致分析师追随市场而调低盈利预期,进而反过来刺激股价下滑。以下为文章概要:如果要证明华尔街分析师在股票评级操作中别有用心,那么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苹果。在攀升至700多美元的高峰之后,苹果股价近期一直都萎靡不振。
别有用心的分析师在推动

为何苹果负面新闻不断?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周五撰文称,苹果股价之所以在攀登至700美元高位后一蹶不振,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与苹果有关的负面新闻反应迅速,导致分析师追随市场而调低盈利预期,进而反过来刺激股价下滑。以下为文章概要:

如果要证明华尔街分析师在股票评级操作中别有用心,那么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苹果。在攀升至700多美元的高峰之后,苹果股价近期一直都萎靡不振。

别有用心的分析师在推动苹果股价下跌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正是这些分析师,使得苹果的负面新闻不断出现,进而打压了股价。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曾经发现,负面新闻通常是一波一波出现的,而不是随机穿插在正面新闻之间。

苹果股价在去年9月21日达到了历史最高点705美元。当时,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计苹果的2013财年业绩为每股盈利53.56美元。从那以来,该数字多次被下调:到去年年底降至49.08美元 8211;目前则是44.56美元。

由 于苹果今天的股价比9月份的高位已经下跌了36%,一些投资者称,眼下分析师调低预期的做法只是亡羊补牢而已。不幸的是,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美国德克萨 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会计教授迈克尔·克莱蒙特(Michael Clement)在对分析师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分析师下调预期之后更有可能迎来进一步的调低预期,而非调高。

这种趋势的产生有几大原因。其中一种原因是,分析师对新消息尤其是负面消息的反应速度很慢。这种反应迟钝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分析复杂的事件发展对一家公司股价前景的影响,分析师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研究。

但另外一些原因则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克莱蒙特发现,分析师往往不愿意得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因为那样做可能会导致未来难以获取该公司的相关信息。许多分析师还不愿意得罪持有大量某支股票的机构客户,这些客户不希望分析师对该股票发表负面言论。

由于这些不愿发表负面评论的强大动力的存在,克莱蒙特称,市场对负面新闻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分析师。因此,一般的分析师更有可能追随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苹果股价达到历史高位前后的情况。在达到最高点之后的三周内,苹果股价下降了10%。但分析师普遍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轮下跌的信号,反而对苹果股价比以往更有信心。三周之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居然比三周前更高。

直到苹果在几周之后的10月25日发布业绩报告之后,分析师们才发现,原来市场一直是对的。受那次业绩报告影响,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调低了预期,导致平均盈利预期降至每股50.24美元。

但 即便如此,分析师们的行动还是太慢了。事实上,在苹果1月份财季报告出炉的前几周,相同的模式再一次重演。该公司股价在此期间又下跌了100美元左右,而 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却几乎没有改变。随后,在苹果公布财报的当天,分析师们便纷纷调低预期 8211;使得平均盈利预期降至45美元每股之下。

尽管分析师看起来似乎一直在追随市场,但克莱蒙特强调称,分析师并非仅仅是市场的追随者,因为当分析师最终修改预期时,市场也会对其作出反应。继续以苹果为例,在该公司1月份财季业绩报告发表的三周之后,几乎所有分析师都调低了他们的预期,苹果的股价也继续下降。

克莱蒙特的研究所揭示的复杂机制类似于一条下行的螺旋式曲线。市场对于一家公司的负面新闻反应相对迅速,随后分析师追随市场而调低预期,进而导致该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

尽管这种下行的螺旋式曲线会让那些负面新闻不断的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感到沮丧,但投资者也有办法利用这种模式获利。

关键在于,要避开那些近期盈利预期被分析师调低的公司,而青睐那些近期被分析师调高预期的股票。但由于华尔街不愿对上市公司发表负面评论,投资者应该更注意避开近期被调低预期的公司,而不是青睐那些近期被调高预期的公司。

只要绝大多数的分析师仍然调低预期,那么投资者就应该远离苹果股票。

位于芝加哥的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是一家根据分析师预期变动选股的投资建议公司。根据《赫伯特财经文摘》的监测,Zacks的高端服务在过去15年间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8.8%,比股票市场整体高出3个百分点。

来源:腾讯科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微信5.0全体验:O2O革命前夜?

    导读:微信正在成为线下的入口,巨大流量开始有了十分明确的商业性导向
    神秘的微信5.0在昨天突然又掀起轩然大波,几个新特色在@青龙老贼 的笔下令人眼前一亮再亮。淼叔不久前在深圳腾讯大厦旁边的海岸城吃大排档,正好捡到一部iPhone手机,里面居然就装着微信5.0内测版。在寻原主人未 果之下,淼叔冒着生命危险实际探索了一下微信5.0新功能的方方面面,在这个版本正式上线一个月之前,让广大用户、开发者与运营

    2023年11月28日
  • 在微信“讨活8221;的商人,奔向短视频

    如今微商收入不如以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直播带货。而微信推出视频号,抖音上线聊天功能,抖音和微信都在跟对方“学艺”。公域拉客户,私域做沉淀,公私域流量循环,微信和抖音越发地相似。“微商做不下去,我想去试试直播带货了。”
    毕业后就做起微商的梁倾(化名)没有上过一天班,“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2016年,大二的梁倾像无数图新鲜的大学生一样,尝试做起了微商,在朋友圈卖东西赚零花钱。正好赶上了微商的

    2023年10月1日
  • 在线招聘的冰与火之歌:猎聘、BOSS直聘是殊途同归还是泾渭分明?

    我国在线招聘市场将随着经济复苏有望实现更快增长,猎聘与BOSS直聘这两个路线迥异却以双雄之姿并立于在线招聘市场的平台,未来走势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看法。一、在线招聘行业正在焕发新的巨大活力
    12月22日,BOSS直聘正式在港交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扬言,公司未来三年内有一个获取一亿用户的“小目标”,纯蓝领市场是公司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增长动力。这一点从BOSS直聘此轮

    2023年8月30日
  • 网约车陷入尴尬期,乘客抱怨多,车主接不到单

    在以往,网约车司机这一工作吸引了不少车主,但现在,网约车市场似乎逐渐迎来了饱和状态,不少网约车司机也反映非高峰期很难接到单。为什么网约车市场会陷入饱和状态?未来网约车行业的竞争逻辑又将向哪些方向改变?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解读。“我之前是做出租车的,后来感觉出租车生意不好做,就转行做网约车。刚开始网约车确实好做,平台奖励力度很大,打车的人又多,轻轻松松就能月入过万。”
    上海的张师傅从2018年开始跑滴滴

    2023年7月4日
  • 内容社区变现:小红书手里,有什么牌?

    本地生活赛道已经逐渐成为巨头们的牌桌,那么在这条赛道中,小红书是否可以在其他巨头之间实现成功突围?本地生活业务的布局,又是否会给小红书的商业化带来更多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结合小红书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布局、以及小红书这一内容社区的属性或优势,来进行观察。4月25日晚,承载了许多70、80后青春的天涯社区疑似关停。一代传奇终成“时代的眼泪”,给所有的内容社区平台敲响了警钟。
    与天涯这类成长于PC时代

    2023年7月25日
  • 抖音怎么用自己的音乐(教你用本地音乐做背景)

    抖音怎么用自己手机上的歌曲做背景音乐? 抖音中有很多的小伙伴们都想知道怎么用自己手机上的歌曲做背景音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用自己手机上的歌曲做背景音乐教程,快来一起看看吧! 抖音背…

    2022年2月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