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不应成为商业竞争工具

●奇虎360起诉《每日经济新闻》日前已经正式立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360与对手展开口水战,业界纷纷站队,或口诛笔伐或声言力挺,网民激情也被点燃,或大力声援或质疑炒作。
●不管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网络隐私”的话题无疑又被重新引爆。专家:安全软件都存在 “监控”行为“这件事(《每日经济新闻》关于‘360黑匣子’的报道)目的在于打击360,但我更担心,所谓‘用户隐私’疆界的无限延展,加上非理性极端

隐私不应成为商业竞争工具

●奇虎360起诉《每日经济新闻》日前已经正式立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360与对手展开口水战,业界纷纷站队,或口诛笔伐或声言力挺,网民激情也被点燃,或大力声援或质疑炒作。
●不管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网络隐私”的话题无疑又被重新引爆。
专家:安全软件都存在 “监控”行为


  “这件事(《每日经济新闻》关于‘360黑匣子’的报道)目的在于打击360,但我更担心,所谓‘用户隐私’疆界的无限延展,加上非理性极端化的思维,会对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


原《IT经理世界》杂志总编辑、极客公园负责人张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反对采用一种极端化的运动,来玩弄公众情绪。“今天你或许是受益者,明天说不定就成为了受害者,谁也逃脱不出这个轮回。”


通览相关报道,你会发现大致逻辑为:第一,360什么都在监控,所以360知道你很多事情;第二,360软件经常和服务器通信,但通信过程却加密了,不知道具体在干什么;第三,为什么360要对通信过程保密,一定是在做见不得人的事。由此得出的推论是,360一定是在秘密窃取网民的隐私。


“从专业技术角度看,这种推测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他并不喜欢360,特别是对360捆绑推广的行为非常反感。


但他同时也表示,所有安全软件都存在着“监控”的行为,目的是保护用户电脑、防范木马病毒攻击,把安全软件这种对所有程序的监控解释为偷窥用户隐私,是毫无道理的。


这就好比小区保安不对出入者进行登记,那还要小区保安干什么,步步高信息主管威尔森用这一形象的比喻形容360与网民安全的关系。“与其让小偷自由进出,我宁可让监控探头没有死角,小区保安24小时执勤。”


当然,如果说监控用户在使用哪些软件,可能让360获取一些商业利益,该研究员觉得,这还是存在可能的。


“腾讯、百度等几乎所有软件都会通过其软件或互联网服务来实现商业目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你用百度搜索某商品,百度一定会在其百度联盟的网站推广这些广告,这种商业行为被广泛使用,包括国外的谷歌。”


但令该研究员不解的是:为何该篇报道中,只字未提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而把这种所有软件都可能做的行为解读成窃取用户隐私,直接咬死360。“如果按这个逻辑,所有公司都可能在窃取用户隐私,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一种灾难。”


这也正是360觉得该篇报道有失偏颇的地方。


“如果《每日经济新闻》能拿出确凿的案例,远比长篇大论的推理更有说服力。而实际上,它并没有可信的事实证据,也没有用户因为360窃取隐私而造成实际损失,只好作推理分析了。”360公司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在举办的媒体开放日上表示。


网民:都是竞争惹的祸


2005年360推出BBS搜索,2006年推出360安全卫士,2007年推出360软件百科服务,2008年发布安全浏览器,2009年发布永久免费的360杀毒,2010年卷入3Q大战,2011年推出安全桌面,2012年进入搜索领域,再到今年的“黑匣子”之谜……360一路走来,伴随着掌声和“砖头”。


“别的不说,仅杀毒软件这一项,360就砸了金山、瑞星、诺顿和卡巴斯基几家的饭碗,赢得的却是网民支持和用户量的爆炸性激增。如果你是其他杀毒软件公司的人,你会怎么想呢?不恨得牙根痒痒就不错了。”网民janetlover觉得,在一个逐渐开始收费的网络大环境下,360推出的“免费”无疑是网民眼中最大的馅饼。
但对都在“烧钱”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杀毒软件的免费使用似乎“损失并不大”,也许最多只是个推广费。
不过,即便是这样,很多互联网公司仍然舍不得“出血”,坚持收费。这在janetlover看来,“有点逼着我们去使用360了”。


虽然很多人都有电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电脑。而恰恰360选择以“免费使用、方便用户”作为营销手段,比如“一键修复”让没有时间整理电脑的人,感到无比省事,不必到处去找验证码。


“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上了360这艘‘贼船’,似乎都有些离不开了。”janetlover觉得,包括360在内的同行、专家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牺牲的是网民的利益。


而细心梳理最近几年360被频频曝光和揭秘的过程,它存在的问题,其他同行难道就没有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针对《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谈到的,很多浏览器都不会像360浏览器那样出现异常活跃的状态,janetlover觉得,这点他可以相信,但原因并不是其他浏览器比360浏览器更老实,而是技术手段更高明,让人无法察觉而已。


以淘宝网为例,很多淘宝店主在开店初期,都会找些“水军”来刷个信用和评价。操作流程一般是把链接给朋友或者“水军”,然后让他们点击购买。但很多这样操作的店主都被告知违规操作,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在淘宝网的页面里有追踪程序,每个人在淘宝和旺旺的足迹,都会被阿里巴巴和淘宝所知。


“为什么阿里巴巴内部沟通会选择用自己开发的阿里旺旺,这是因为马云深知使用QQ和MSN的风险,只有将他们内部沟通的信息留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才是最安全的。”janetlover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一切踪迹早就无所遁形,还怕一个360吗?


周鸿祎在近日的媒体开放日上还谈到“被抹黑”的三点因素:第一是因为做了搜索触动太多公司利益。第二是360搜索一周就拿到10%的份额,而且计划每年市场份额增加10%,对市场是巨大改变。第三是360做搜索导致资本市场对搜索有了新看法。


如此看来,360遇到的种种事端,与其说是每个互联网企业自身存在问题,不如说是国内互联网残酷竞争的结果。


方兴东:巨头大战不会燃及隐私泄露


《每日经济新闻》关于“360黑匣子”的那篇报道刚出来时,巴州金麦田文化传媒总监李晓龙逐字逐句地看完了,“也有删掉360的想法,但正要删360的时候,我动摇了”。李晓龙觉得,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网民的隐私早就给了腾讯、百度这些巨头。


和李晓龙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互联网实验室负责人方兴东表示,不管是谷歌、Facebook还是百度、360,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为互联网本身还无法明晰很多界限,法律法规都无法确定,很多事情也不适宜现在确定。这方面争议最好通过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法律机构等部门解决,企业缺乏公信力,不宜自己当裁判。


如果从产业高度看,方兴东认为,此次“360黑匣子”的报道本质上是一场打破现有格局与维护现有格局的剧烈较量,一场挑战与反挑战、垄断与反垄断、创新与反创新、颠覆与反颠覆的两大阵营之战,各种超乎想象的事件随时都会冒出,热闹非凡,直到战争分出最终胜负才可能平息。


“在所有应用中,搜索的垄断是最可怕的一种。因为搜索是网民的第一应用,也是全社会获取信息的第一要道。搜索如果失去中立性,将直接扭曲所有网民的信息获取、扭曲各行业信息传播、扭曲产业竞争和良性发展。”方兴东觉得,网民大可不必担心隐私泄露。


当然,任何一种产品,社会评价必然有好有坏。


昆明航空常务副总经理刘睿在微博中直言:“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360的产品确实好用,我也没感觉不安全,也没有因为用了其产品而受害。”


当然,也有人表示,360给国内网民的生活布下了“天罗地网”。


吴伯凡:这场战争或对网民有益


“在周鸿祎和《每日经济新闻》之间,我相信前者,因为专业新闻不是这么做的。” 《创业家》杂志前主编、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申音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尽管媒体业内有着“同行不议论”的不成文行规,但资深媒体人谢璞直言不讳,《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克制不足”问题,报道文本中直接将360描述为“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并加入了多种暗喻或明喻。在“硬”新闻产品中,我们仍觉得不甚适合直接表露我们确定之道德判定结论。媒体的主要角色更应当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讲述者,而非一个代位审判者。


“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并不少见,但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应是力求摆明事实原貌,让所述情况尽可能地接近真相,让读者自己评判。”另一位媒体资深人士表示。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觉得,在日益开放的网络时代,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舆论上一招取胜,双方的持续争辩会让真相逐渐显现。


“围绕网络安全事件的纷争和诉讼,可能也会带给大众网络安全方面的科普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卫意识,想在网络安全领域浑水摸鱼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失去用户的信任。在这个意义上,这场‘战斗’对于广大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用户来说,或许是有益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抖音“南极没有雪”是什么梗?

    抖音“南极没有雪”是什么梗? 抖音南极没有雪是什么梗?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还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们,接下来小编就带来了抖音南极没有雪梗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抖音南极没有雪是什么梗 是块…

    抖音快手 2023年2月25日
  • 2013年互联网是入口经济大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经济是入口经济。谁垄断了入口,谁就拥有了用户和现金流。从互联网取得成功的诸多巨头,自然会把目光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希望将其垄断的触角继续蔓延到移动互联网。
    他们确实有着诸多先天的优势,他们是巨头,掌握着庞大的用户群,品牌和现金流。但这名不代表别人就没有机会。
    每一个新市场的诞生都会有一些新兴的玩家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和深邃的洞察而占有先机。在巨头们还未调头的时候,就迅速做大

    2023年10月16日
  • WWDC2013概览(附IOS7下载地址)

    北京时间 2013 年 6 月 11 日,苹果世界开发者大会(WWDC)在美国开幕,如果你错过了直播,不妨来看一下今年的苹果给我们都带来了哪些惊喜:下个月 App Store 将迎来它的 5 周年生日,目前在应用商店中,苹果向全世界用户提供了 90 万应用,去年的应用下载量高达 50 亿次,93% 的用户每日下载。从 App Store 诞生以来,总计向开发者支付了 100 亿美元。在 WWDC

    2023年12月2日
  • AppStore收入前100的游戏应用65%为免费增值模式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机构Flurry数据显示,6月App Store收入排名前100的游戏应用中,65%为免费增值模式,35%为付费模式。而在1月份,61%为付费模式,39%为免费增模式。免费增值模式是值下载、使用应用免费,随后消费者可通过应用内购买(in-app)方式,购买虚拟货币或虚拟商品。
    目前App Store收入排名前100的应用中75%为游戏应用,它是移动应用行业中的主导类别。

    2023年7月16日
  • 免费增值模式,势不可挡!

    可以很肯定地说,2011年是免费增值模式蓬勃发展、大放光彩的一年。如,本月中旬进行IPO,融资10亿美元的社交游戏巨头Zynga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凭借一个新的平台和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数亿用户提供免费游戏服务;韩国Nexon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11.7亿美元,是另一个免费增值模式的成功范例。同时,App Store中美国地区2011年收入100强应用中,57款免费下载(80款属于游戏类)

    2023年7月28日
  • 网易再度布局电子商务:测试奢侈品商城

    1月18日,网易旗下奢侈品B2C商城网易尚品上线测试,这也是网易进军电子商务的又一重要举动。
    昨日,网易在内部邮件称,“网易尚品(http://L.163 / )已于2011年1月17日正式面向公司测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体验。网易尚品承诺,所有商品100%保证正品。网易尚品,秉承高品质、低价格的宗旨,力争打造最具人气的顶级奢侈品商城。”
    网易方面称,目前,网易尚品第一期已开放36个全球顶级品牌,

    2023年6月2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