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鸟鸣涧》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鸟鸣涧》
作品原文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品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偶尔啼叫。 作品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 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
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
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
二.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鸟鸣涧》
作品原文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品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偶尔啼叫。 作品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 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
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
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
三.王维《鸟鸣涧》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
教学设计
鸟鸣涧王维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理解诗意基础上背诵、默写。
难点: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1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白居易临水写下了《暮江吟》。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写下了《鸟鸣涧》。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古诗学习方法: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2、作者、背景
王维(701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四.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这首诗中写山鸟时鸣春涧中是
“时鸣春涧中”意思是: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出处: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白话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扩展资料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
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鸟鸣涧
五.有关鸟的诗句
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八.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六.王维(鸟鸣涧)的诗句
这首诗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皇甫岳,生平事迹不详,王维另作有《皇甫岳写真赞》,言其“烧丹药就,辟谷将成。云溪之下,法本无生。”云溪,地名,皇甫岳的住处。诗人为云溪之景所醉,连续写下了五首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着,感觉到桂花飘落。夜静悄悄的,春天的山林仿佛空空如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使山鸟惊觉起来,时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鸟惊,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鸟虽惊,却并不像曹操笔下的乌鹊“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不时地发出一两声啼鸣,在春夜的涧谷中回响。
七.关于鸟的诗句
作 者 题 目 内 容 王维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裴迪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储光羲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刘长卿 狎鸟携稚子,钓鱼终老身。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孟浩然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李白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李白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李白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李白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李白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韦应物 南楼夜已寂,暗鸟动林间。
不见城郭事,沉沉唯四山。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岑参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郭向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杜甫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钱起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
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