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创业成功案例
外国名人创业成功案例
导语:先不说创业成功人士在事业上所经历的磨难,成功创业者在生活中也是经历了九九磨难。下面一起来了解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励志故事吧!
1、乔布斯
在校女大学生怀孕了,因父母的极力反对,不能跟男助教奉子成婚,孩子生下后被送到福利院。这类不幸的故事发生在了史蒂夫·乔布斯身上。戏剧化的一面是,小乔布斯被领养不到一年,这对年轻的夫妇成功结婚了,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一家子好不融洽,这位妹妹后来还成为著名电视剧《辛普森一家》中的人物原型。
2、贝佐斯
继谷歌之后,第二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出身也可用“不幸”来形容。
贝佐斯是一位16岁女高中生的孩子,这位叫吉斯的女孩,父母倒非常开明,不仅在小婴儿出生前,出钱让女儿和上高三的男朋友结了婚,还为女婿的学业和事业奔走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事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事。不过,贝佐斯的这位亲生父亲乔根森烂泥扶不上墙。
为他付了新墨西哥大学的学费,没多久他却辍学了。后来岳父又为他在新墨西哥州警察署谋了一份差事,也没干多久。乔根森还嗜酒如命,经常和朋友畅饮到半夜。最后,1965年6月,当贝佐斯17个月大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夫妇离婚告终。
乔布斯、贝佐斯这两位世界级创业大佬所用的都不是自己的本姓。比较起以下提到的创业大佬的生活辛酸,贝佐斯、乔布斯已属万幸了,他们遇到了不错的养父、继父,他们的困难只是父母婚姻上的变故。
成功人士不仅要克服事业上非同一般的重重困境,生活上也要历经磨难,所谓九九大难,终念真经。
3、托马斯·沃森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40岁时虽贵为公司副总裁,却被毫无颜面地开除出公司,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迁到陌生的纽约重新开始,另外他还官司在身,面临牢狱之灾。
4、立石一真
欧姆龙公司的创建者立石一真的命更苦,欧姆龙公司后来成为了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ATM、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就是它首创
立石一真 49岁时公司正处于濒临破产边缘、苟延残喘之际,妻子去世,留下7个孩子,最小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后来立石一真能创下大业,需要何等毅力,需要忍耐何等的苦痛!
5、保罗·高尔文
摩托罗拉创始人的生活也曾一团糟外国创业名人的坎坷故事投资创业。经过两次创业失败后,1928年9月,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街847号的一幢出租的大楼里诞生了,这家公司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摩托罗拉公司,但创办人保罗·高尔文的命运并没因此转好,伴随着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的降临,高尔文公司因库存过多濒临破产。更大的打击是生活方面的,先后5个月内,高尔文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岳母等几位亲人,一个又一个打击使他连悲痛的力量都没有了。
不幸并没有因此终止。就在高尔文的事业如日中天时,19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高尔文的妻子被闯人行窃的强盗杀害了。
外国新颖创业项目
国外新型小投资创业项目1:美国椰莱娃娃
美国一家玩具工厂通过市场调查,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人口负增长,一些人很想表达母爱但又对生育婴儿望而生畏;人口老龄化,不少老人的生活寂寞无聊。为此,工厂开发出一种名叫椰莱娃娃的玩偶。它构思奇特,进行了人格化设计。娃娃屁股上有接生人员的印章,还附着一张出生证,登记了娃娃的姓名、手印和脚印,购买时需办理领养手续。这种碎布做成的椰莱娃娃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情感寄托,深受儿童和成年人的喜爱。
国外新型小投资创业项目2:宠物当“月老”
“纯种迷你红贵宾GG,聪明伶俐,现已一岁多,该是交女朋友的时候了,希望有合适的纯种贵宾MM速来征婚哦。”一岁多就要征婚?仔细看才知道,原来这是为宠物“征婚”。出生于1984年的兰胜东就是它们的“月老”。
宠物族这个群体相对稳定、人数不少,且经济基础雄厚,都很舍得在宠物身上花钱。所以“宠物红娘”这个创业点子不愁没有市场。据兰介绍,在其网站的促成下,有个山西的藏獒主人就不远千里飞赴厦门,与另一个藏獒主人结成了亲家。在多个二级城市,以网站为依托,建立类似狗狗会所概念的游乐场,吸引玩家特别是周末来遛狗。这样,还能给宠物主人创造更多的交友机会,建立起同城宠物主人之间的关系网。
国外新型小投资创业项目3:无糖食品店
随着保健意识的提高,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都十分注意了解所买食品含糖成分是否过高,专门经营各种无糖食品的专卖店“钱”途看好。近日看到一家无糖食品店,店内无糖食品种类繁多,有小食品、替代糖、饮料、糕点、进口食品等。店主李女士告诉记者,无糖食品店的主要顾客是糖尿病患者、肥胖儿童,为爱美而节食或不喜欢甜食的人也是店里的常客。
据了解,目前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扩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而随着瘦身概念的流行,以及小孩子防蛀牙的需要,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个创业点子必定火爆。无糖食品店的投资可大可小,小一点的投资3万元左右,其中首次进货1万到2万元。在店址选择上,无糖食品店一般可以选择靠近公园、医院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创业初期不宜直接开在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因为开这样的店主要是做回头客的生意。
国外新型小投资创业项目4:改变睡觉方式的计算机硬件
由Thiel Fellow和James Proud共同成立的Hello公司,其主要产品是一款检测睡眠数据的健康设备。它由一个放在床边的小球Sense,和一个夹在你枕头上的Sleep Pill组成。Sleep Pill可以追踪你的移动并发送数据到Sense中,后者则是为了监测室内的温度、光线、声音和空气中的粒子。
该套系统对于你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接着就通过iOS或者Android应用,在你的睡眠周期中合理的那一阶段来叫醒你。Sense在众筹阶段就大获成功,最终的筹资远远超过最初设定的10万美元的目标(筹得200万美元)。如果要问是什么使它不同于所有其他的声称可以监控你的睡眠的系统呢?我们觉得就是:“Sense希望你不仅仅意识到你的睡眠质量如何,还更要让你理解睡眠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5位白手起家外国富豪的传奇创业史
创业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一项业务上获得成功并坚持下去。同时,成功的创业者们,往往是热爱在多个领域开创机遇的。
由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创业组织“投资者和创业者”(Funders and Founders)制作出来一张信息图,用以展现那些传奇企业家是如何白手起家并连续创业的。
Funders and Founders还分析了世界上2013年的1426位亿万富翁。从中,这家公司得出结论,其中有960个白手起家型的企业家,其中830位曾从事过多种经营。
这里有5位亿万富豪,他们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干嘛的呢?
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卖圣诞树;NBA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马克·库班的是从卖垃圾袋起家的;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的CEO谢尔顿·阿德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卖报纸;高朋团购的联合创始人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的第一份工作是卖地毯;还有一手创立特斯拉汽车和贝宝的艾伦·马斯克,他的第一份工作则是编写电子游戏。虽然他们出身卑微,但是这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却有着改变时代方向的能力。
;
创业人物有哪些呢?
创业人物有:
1、马化腾:
1984年,马化腾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同年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寻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1995年创建惠多网深圳站,名为ponysoft。
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随后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相继加入。2017年8月7日,腾讯股价盘中再创历史新高价320.6港元,马化腾身家361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
2、张朝阳:
张朝阳,陕西省西安市人,籍贯西安,1996年8月手持风险资金,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公司于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同时更名为搜狐公司。2018年12月,张朝阳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3、李彦宏:
2000年1月,李彦宏以“超链分析”专利为技术基础,带着融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120万美元,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2001年,李彦宏在百度董事会上说服股东,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并实施“闪电计划”对百度实行技术升级,使百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名列第一。
4、王健林:
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生于四川省苍溪县,1989年,王健林来到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1992年,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5、柳传志: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却什么用都没有。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
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与中科院计算所其他十名研究人员一起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6年,柳传志任北京联想总经理,1989年升为总裁。
九大名人创业故事
想要创业的人很多,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以下是我整理的九大名人 创业 故事 精选,欢迎阅读分享。献给每位想创业的人,借此学习他们的成功 经验 。
更多“名人故事”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
★历史名人故事5则★
★有关勇敢的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精选5篇★
★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十篇★
★ 12个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一《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名人创业故事二《李开复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 报告 ,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名人创业故事三《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名人创业故事四《比尔·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 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名人创业故事五《霍英东的创业故事》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 修理 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霍英东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的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的 方法 ,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名人创业故事六《从小事做起的王永庆 》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 措施 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名人创业故事七《腾讯五兄弟的创业故事》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 爱好 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名人创业故事八《郑裕彤的创业故事》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郑裕彤先生今年76岁,翻开“周大福”的创业史,每一页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奋斗足迹:60年代初,一手握着黄金,一手伸向钻石,叱咤风云于急风暴雨刺刀见红的商场上,稳操胜券。70年代,兴建香港新世界中心,这痤恢宏的大厦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筑。80年代。与香港贸易局合作建成香港会展中心,名列亚洲同类建筑之最。90年代,率先大举进军祖国内地,投资祖国的建设事业。此外,收购亚洲电视股权、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团,收购美国Stouffer集团海外28间酒店和欧洲penta集团9间酒店。
名人创业故事九《马云的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 广告 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九大名人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 九大名人创业故事
★ 名人创业故事
★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经典
★ 名人创业故事
★ 世界名人创业故事
★ 名人创业的故事推荐
★ 名人创业成功的故事经典
★ 名人创新创业故事
★ 名人创业故事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xss_clean].insertBefore(hm, s); })();
比尔盖茨创业简介
比尔盖茨,他的 创业之路 是如何走过来的,期间遭遇了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比尔盖茨创业简介相关 文章 。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 创业 故事
比尔·盖茨,全球个人电脑软件领导品牌–微软公司的董事长。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也许会有很多人想了解他是如何创业,如何获取人生巨大的成功的,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名人的不平凡的创业路。比尔·盖茨 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西雅图。父亲是一位律师,已去世的母亲则是位集学校老师、华盛顿大学董事长和United Way international事长等职务于一身的女性。
13岁时,盖茨进入私立的湖滨学校就读。在湖畔中学里,盖茨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还在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是非常罕见的–事实证明,它对盖茨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盖茨与同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道从操作手册上学会了BASIC语言。在8年级时,盖茨写出了他的第一个软件程序。到了10年级,他开始传授计算机知识,并为学校编写学生座次排序软件。他偷偷加进一些指令,使自己成为班上几乎唯一一个周围坐满女生的男孩。
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1975年大三那年,盖茨离开哈佛,与同伴保罗·艾伦两人创立微软。最初是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编写不同版本的BASIC语言。多年以后,一场大病后的艾伦离开了微软,而成为美国最大的高技术风险投资家之一。
早期盖茨和艾伦也只能从开创性的工作中更多地体会创造的乐趣,而不是财富的滚滚到来。1980年,天赐良机终于出现。计算机巨人IBM准备进军PC市场,多方挑选后决定与盖茨联合开发新的 操作系统 。1980年11月,IBM与微软签订了合同。"蚂蚁"傍上了巨人,而且后来也成了巨人。 这时的微软甚至没有自己的产品。为了赶时间,盖茨选中了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蒂姆·帕特森搞的一个叫"快手和下流"(QuickandDirty)的 操作系统,连公司带人一块买下。将产品作了一番改进,包装后就成了后来名震天下的MSDOS。 1981年8月12日,IBM PC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唯一让盖茨诚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 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除去这一部门 的IBM和DEC的第三大电脑公司。埃斯特利奇对PC的眼光可以与盖茨媲美。只是IBM官僚病复发,换上了洛伊来代替他的位子。洛伊对PC几乎一窍不通,这位自以为很高明的人为微软留下了一 个史无前例的空子。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 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洛伊几乎不加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没有了埃斯特利奇,IBMPC就失去了活 力。IBM霸主地位日渐降低,使失去了对手的盖茨成为无冕之王。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 Windows最初版本与OS/2有很大关系。1985年,Windows1.0问世,才真正成为一个产品。而1992年IBM OS/22.0销量仅100万套,Windows3.0却达1000万套。而1995年8月,Windows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计算机业的颠峰。
以后,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屡屡实施"吸心大法",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 箱。这种形势下,弱小的软件公司的确无法与微软一起参与这 场游戏。确实微软虽然已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还从未曾真正通过自己原创的设想,开发出市场上巨大的产 品。其起家Basic并不是自己发明的,DOS也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 Windows用的是Xerox和苹果的技术, Excel 其实是Lotus123的复 制品,Web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的,Word纯粹是Wordstar、WordPerfect的跟风……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而一些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如Bob、MSN、Slate、Mungo、Park等则无一成功。
客观地说,盖茨是终结者一类的商业奇才。他是顶级的竞争者,无论作为技术专家、企业家还是集团设计师,他都是一流的。尽管他已经十几年不动手编写电脑程序了,但是他仍然很细心地看主要编程人员编写的程序,并对每一样产品提出详细的建议。同时,他可以被誉为本世纪最后25年中最精明的 企业战略 家,他领导微软打败了一度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 IBM公司,而在与极赋创意的苹果和网景公司的竞争中,他也能靠投机取巧谋得胜算。而且,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技术专家出身的企业家,盖茨作为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管理者,他的管理技能随着微软的飞速增长也愈加炉火纯青。
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窜到1000亿美元的时候,有人大略计算一下:自从微软公司1975年成立以来,他就开始挣这笔钱,那么至今已有二十三年,假定他每个工作日工作十三、四个小时,那就意味着他每小时挣100万美元–也就是–每秒大约330美元。而最快的1996到1997年间,他每天进帐5000万美元。
盖茨和微软,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神话,吹响了信息经济时代最嘹亮的号角,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掠夺和不平等的残酷竞争。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基础上的软件帝国,盖茨是电脑天才,但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创立和成长壮大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超越的。
比尔盖茨简介及个人履历
比尔·盖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1955年10月28日-),美国微软公司的前任董事长。首屈一指科技天才,大慈善家、环保人、与保罗·艾伦创办微软公司,曾任微软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休,但仍作微软董事长保证公司的运营,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到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12年9月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发布,比尔·盖茨第19次蝉联美国首富桂冠。2009年,比尔·盖茨超越沃伦·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是在2008年之后首次夺回了世界首富宝座。而在2010年至2013年,均被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超越,让其成为蝉联3年的世界首富。至今为止,比尔-盖茨以720亿美元的净资产连续第20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
比尔盖茨成功创业的演讲经典语录
1、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比尔盖茨
2、 爱情比软件还要难开发! ——比尔·盖茨
3、 “伟大而又美丽的温布莱德,我爱你,在我所认识的女性中,只有我母亲与你值得我这样称呼。在整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女人只有两个:你与我的母亲。你对我的厚爱、仁慈、宽容,使我无论做什么事, 甚至伤害了你,你都不恨我。你可以包容我的一切 ,包括 不能与你结婚。温布莱德,你的拥抱永远能唤起我一生中最温馨的回忆。” ——比尔·盖茨
4、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前先要有所成就。 ——比尔·盖茨
5、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6、 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成功的两大关键。 ——比尔·盖茨
7、 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 ——比尔盖茨
8、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比尔·盖茨
9、 大家知道,很多人希望把他们积累的财富留给下一代,这样做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我能把自己有幸掌管的巨额财富回馈社会,用到重要的事业上,如科技、 教育 、医学研究、社 会服务及其他领域,这更利于社会,也更利于我的 孩子。 ——比尔·盖茨
10、 无论你在背后说他什么,都会传入他的耳朵 ——比尔·盖茨
11、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的话,你就不会到达。 ——比尔·盖茨
12、 只要有坚强的持久心,一个庸俗平凡的人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否则即使是一个才识卓越的人,也只能遭遇失败的命运。 ——比尔·盖茨
13、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要学着去习惯它。 ——比尔盖茨
14、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比尔盖茨
15、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绝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 如果你 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16、 如果你已经制定了一个远大的计划,那么就在你的生命中,用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吧。 ——比尔·盖茨
17、 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比尔·盖茨
18、 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 ——比尔·盖茨
19、 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