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魏六朝的诗歌大全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汉魏六朝的诗歌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汉魏六朝的诗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危楼还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汉魏六朝的诗歌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汉魏六朝的诗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二.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个性化的时代,诗人之多,诗作之富,诗风之多样,诗歌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内心世界上的开拓与深入,以及诗歌自身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壮观局面,尽管中国诗歌的成熟鼎盛时代迟到唐代才正式形成,但西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可以说是连接中国诗歌开端与鼎盛之间的津渡,明显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这八百余年诗坛本身也是佳作云涌,名篇如潮,无论其审美价值还是诗歌史、文学史上的影响,都值得后人重视。

《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与《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这两个阶段诗歌的两个较有特色的选本。前者选诗始于汉末建安年间的曹氏父子,终于隋末唐初的诸诗人,在突出名家与传名作的同时,注重介绍、分析诗人的创作个性,并通过评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审美追求与诗坛风尚的嬗变来展示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诗歌演进的大致轨迹及走向,使读者在贪图这一时期诗坛名作之际,也能从文学史的背景层面体察当时诗歌创作的时代特色。此外,本书力图将诗歌的鉴赏引导和学术研究相融结合,在评价诗人或流派时每每可见选注者阐述已见,其说未必恰切,但不失为一家之言。后一本书初版于50年代末,70年代末经修订再版,是选注者倾注多年心血而完成的力作,流传也较广泛。此书共计四卷,一卷为“汉诗”,包括汉乐府、《古诗》及文人诗,二卷为“魏诗、晋诗”,包括建安年间、魏与两晋的文人诗及民歌;三卷为“宋诗、齐诗”,兼收南朝民歌如《西洲曲》;四卷为“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北朝民歌如《木兰诗》、《敕功欧》等收在北朝诗中。入选诗歌前后虽相距八百年,但均系披沙拣金之作,且每卷各有重点,一卷是汉乐府中的民歌与《古诗》,二卷是曹植、阮籍、左思和陶渊明的诗,三卷是鲍照、谢眺并举,四卷则突出了庚信与北朝民歌。这些重点对读者了解西汉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精华所在确有帮助。书中对诗人生活经历、创作特色及成就的介绍从简,但书前的《序言》则详细地论述了这两个阶段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发展主线和主要成就,对著名诗人的创作更有较深入的分析,值得一读。

(脉望生)

——————————————————————————–

三.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800字作文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阮籍的82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四.举例分析汉魏六朝诗歌的演变历程

古诗“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

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

《诗经·有骈》\”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是三言诗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四言诗之始。

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五言诗之始。《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三个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诗之始。

《诗经·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七言诗之始,《诗经·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诗之始。《诗经·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诗这始。

杜甫诗\”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诗。李白\”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十言诗之始。

意义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

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古风古诗体,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可见唐诗多么重要!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

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1、二两句为首联,3、四两句为颔联,5、六两句为颈联、7、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 古诗歌的常识: 一.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光霜乡是韵脚。 二.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三.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四.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2、二;五字为2、2、一;七字为2、2、2、1、从意义上看。

五.求有关\”竹林七贤\”的作文素材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 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 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

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

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

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

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

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

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

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山涛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

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

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

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在即,\”遂隐身不交世务\”。

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

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着这层关系,他去见司马师。司马师知道他的用意与抱负,便对他说:\”吕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郎中。

久之,拜赵相,迁尚书吏部郎。\”开始做的当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书吏部郎的时候,山涛的仕途便一帆风顺了。

嵇康曾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后人因此对山涛颇多鄙夷。虽然山涛并不像嵇康那样。

六.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古代文学论文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记叙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很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人小说记叙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但是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只是粗陈故事梗概,而且基本上还是按照传闻加以直录,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的描写。虽有人物性格的刻画,但是还不能展开。所以还只是初具小说的规模,而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它们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一些唐传奇的故事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离魂记》与《幽明录》的《庞阿》,《柳毅传》与《搜神记》的《胡母班》都有继承关系。唐以后的文言小说始终有志怪一类,《聊斋志异》是这类小说的顶峰。模仿《世说新语》的小说达几十种之多,这也说明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

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主要有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自由,带来了文学理论发展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它对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态度与方法、文体的区分、文风与作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新时期。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论著作,阐述了相当完整的创作论,它第一次把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是对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它初步建立了文学史观,既重视文学发展与世风的关系,也重视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较全面地说明了作品的内容与形成之关系,总结了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诗品序》是全书的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对诗歌的某些创作方法及诗歌的抒情达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对某些作家品评失当,对声病说盲目排斥,在探讨诗歌传承关系时显得简单化,但它无疑是研究汉魏六朝诗歌的重要参考材料。此外,颜延之对文笔说的阐述,裴子野的《雕虫论》,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等,都对文学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齐武帝永明年间,周颙、沈约、王融等提出“四声八病”的理论,是对声律说的新发展,对后世韵文和近体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逐步使文学创作置于其影响与指导之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同步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能帮到亲哦~~

七.汉魏六朝诗代表作

中国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王闿运、邓辅纶。属于这一诗派的作家还有陈锐、程颂万、高心夔等人。王闿运提倡“摹拟”,平生创作都是致力于追摹汉魏六朝的诗篇。他墨守古法,不能把诗歌创作同时代进步联系起来,表现出因循守旧的倾向。邓辅纶早年即与王闿运结识,互相唱和,其诗多拟古之作,他的和陶诗,颇能得陶诗韵调。汉魏六朝派诗人,一般都功力较深,不仅能摹六朝诗形貌,而且得其神理,故在诗界颇有影响。汉魏六朝诗派

代表人物

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王鹏运、邓辅纶。

王鹏运论诗注重“家数”,提倡“摹拟”(《湘绮楼论文》),而平生专精致力之处,则在追摹汉魏六朝。近代陈衍说:“湘绮五言古沉酣于汉魏六朝者至深,杂之古人集中直莫能辨”,“盖其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近代诗钞》)。

邓辅纶(1828~1893),字弥之。湖南武冈人。咸丰元年(1851)副贡生,官浙江候补道。有《白香亭诗》。他早年即与王鹏运结识,相互唱和。陈衍说:“弥之诗全学选体,多拟古之作。湘潭王壬秋以为一时罕有其匹,盖与之笙磬同音也,但微觉千篇一律耳。”他的和陶诗,颇能得陶诗韵调。

这一派诗人还有陈锐、程颂万、高心夔等。陈锐字伯□。湖南武陵人。王鹏运弟子,初学汉魏选体,中岁以后,则不为所囿,颇能自立。程颂万,字子大。湖南宁乡人。诗学古乐府六朝,但下及中晚唐李贺、温庭筠、李商隐。高心夔,字伯足,又字陶堂。江西湖口人。诗的功力甚深,不下于王鹏运、邓辅纶,五古追踪陶(渊明)、谢(灵运),七古以学杜(甫)为主,但都不拘执于形貌,而取其神理,故遣词造语颇多生新创辟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历年英语六级模拟题下载(大幅度提高通过成功率的步骤)

    对于即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开展的全国各地英语四六级考试,相信很多考生们已经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了! 无论你是应试性选手还是能力型学霸,来几次针对性的模拟考试训练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模拟训…

    2022年10月26日
  • 2021年湖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

    6月9日下午6:15,随着生物学科目终了铃响起,湖南今年最后一批高考生有序走出考场,新高考落地“首考”组考工作顺利落下帷幕。 2021年,湖南省共有高考报名考生57.49万人,实际…

    文学诗句 2022年10月24日
  • 关于咏桥的诗句两句大全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咏桥的诗句两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咏桥的诗句两句
    咏桥的诗辞(一)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妾年初二

    文学诗句 2023年7月23日
  • 100句转述句及答案(十个较难转述句及答案)

    直述句就是某人说的话,说话的内容是由本人说出来的。 转述句就是某人转达另一个人的话,话的内容是由第三者代为传达的。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去掉(双引)号和(语气)词; (2)把(…

    2022年4月10日
  • 关于关於读书的诗歌五十几字大全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於读书的诗歌五十几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关於读书的诗歌(五十几字)
    一、《读书有感》有人说爱情是一种怜惜的情感不管对方想什么做什么均怀有一种畅开的胸怀包容的可以是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什么所有的一切那是一种强势的情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比对方强大总想保护着对方不让对方受半点累总想保护着对方不让对方受半点苦

    文学诗句 2023年11月18日
  • 软基处理有几种方法(软基处理路段的质量控制)

    1、软基处理方法分类 目前软基处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而且还再有新的处理方法出现,如:真空+电渗等。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排水固结法,如:超载预压方法、真空预压方法等。 (2)复…

    2022年10月2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