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眼中的FacebookHome和人类沟通的未来

诞生于2004年,Facebook经由PC端的黄金时期积累庞大用户,但九年过去,互联网大潮已由PC转向移动设备,如何维系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巨头之位,Facebook正在探路。坐拥数十亿用户, Mark Zuckerberg 的一举一动注定备受瞩目。每一次,他的 Facebook 发布新版本,无论是调整隐私设置,或是稍稍调节页面设计,都会在网络上收到无数反对改变的谴责。所以当他展示 Home 时

扎克伯格眼中的FacebookHome和人类沟通的未来

诞生于2004年,Facebook经由PC端的黄金时期积累庞大用户,但九年过去,互联网大潮已由PC转向移动设备,如何维系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巨头之位,Facebook正在探路。

坐拥数十亿用户, Mark Zuckerberg 的一举一动注定备受瞩目。每一次,他的 Facebook 发布新版本,无论是调整隐私设置,或是稍稍调节页面设计,都会在网络上收到无数反对改变的谴责。所以当他展示 Home 时,料想此次也不会例外。

此前,关于Facebook Home有诸多揣测——有人认为是 Facebook 打造的手机,也有人称其是基于 Android 定制的 OS。事实上,Facebook Home 是 Android 应用,但它多出普通应用的深度集成功能,可以把你的手机改造成“Facebook 手机”。它将朋友的照片、状态铺满主屏幕,将自身的消息功能整合进 SMS,即使你开着其它应用也能随时随地找到置顶的聊天对话框(chat heads)。Zuckerberg 深信社交网络于用户而言举足轻重,它不应该沉没在 app 红海中,它应当是人们自然生活的一部分。简言之,Home 将“人”置于一切社交行为的核心。

以下是 Steven Levy 和 Zuckerberg 的对谈:

你为何想到做Facebook Home?

Facebook 在移动端的角色很微妙,我们不是操作系统,却也非普通的 app。人们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有 23% 贡献给了 Facebook,其次才是 Instagram 和 Google Maps,它们分别占 3% 的时间。过去 18 个月,Facebook 的移动应用不断迭代,希望产生一款完美的 app,但我们完善产品的思路一直为 PC 上固有模式所困。我们知道,是时候做得更好了。

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手机呢?

我一向认为自己做手机非明智之举。哪怕我们有数十亿的用户,我们的手机也只能到达其中的百分之一、二。相比于 iPhone 的销量,我感到这不是值得骄傲的成绩。让尽可能多的手机变为“Facebook 手机”,才是我做 Home 的初衷和动力。

有没有可能在两年内让iPone用户体验到Facebook Home?

这个问题超出了我所能回答的范围,尽管我很想回答你 yes。Facebook 与 Google、Amazon、苹果、三星和微软都不相同。它的职责是构筑社区,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它。只有不断完善它的服务品质,才能达到 30-50 亿用户的预期。

而 Android 的成长速度惊人,我们正需要一个足够开放的平台允许我们提供深度集成的用户体验。我想 Home 对 Google 也是有利的,人们可能会为变酷的 Facebook 去购买 Android 手机。同时,我也理解很多人对 iPhone 的喜爱,我会尽己所能让 Facebook Home 也运行在 iOS 平台上。

Facebook现在称自己是“移动为先,移动为王”(mobile first, mobile best)的公司。但假设你今天才开始创业,做Facebook,你会选择直接从app做起而不是先做PC端吗?

我不知道。每年大约有一两次,我会从 Facebook 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四处走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没有 Facebook,我是从零做起,那我会选择做什么?我反复思索如今的移动浪潮,它暗合摩尔定律预示的每 18 个月分享(sharing)数量的增长,每人每年分享的信息数量将以两倍速度递增。我尝试借此发掘下一波该关注的浪潮是什么。

所以你想到的下一波浪潮是?

人们分享信息的对象群越来越小众化。

那你准备如何切入这个潮流?

有很多选择。你可以选择提供一种服务,让你的用户只和最亲密的伙伴和家人沟通,这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但我不觉得这是最好的产品。在我眼中,刚刚达到 1 亿活跃用户的 Instagram 就做得不错,尽管和 Facebook 的体量相比,它还是个小产品,但它却为用户带来非凡的意义。

1亿已经很多了。

是的,1 亿是很多,但毕竟不是 10 亿。当然我希望某一天 Instagram 能达到这个用户量。如今提供类似社交分享服务的企业先后涌现,诸如 Pinterest、Fpoursquare 和 Twitter,如何处理好 Facebook 和它们的关系,令大家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将是未来几年非常有挑战性的一项任务。

如此说来,你并不想让Facebook成为独立的封闭体系?

我推行平台战略已经六年了。这期间,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 News Feed、照片服务、信息服务,以及 LBS 产品,它们可能和平台上其它企业的服务内容有所重叠。但我不会把它们视作竞争者,相反,我希望能找到共存的最佳方式。

说到News Feed,有用户抱怨他们错过了很多朋友的重要消息,反而看见一些推荐的内容,你觉得如何能平衡这部分内容和真正的用户信息之间的矛盾呢?

我们的内容推荐算法决定了我们呈现给用户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确实会漏掉一些东西,但是当你一次只能看一二十条消息时,优先呈现最重要信息的做法无可指摘。我们曾在 1% 的用户那里做过实验,为他们呈现不经排序、推荐的内容,直接按照朋友发状态的先后顺序呈现 News Feed,但事实证明,这种用户体验非常糟糕。

但有一些推荐的内容可能是广告,就是你所说的“赞助内容”(sponsored stories)。

根据我们的机制,广告排序和用户生产的信息排序是相互平行的。通常 10 到 15 条原生内容之中,我们会插入一条广告。它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影响。同时我们也尽量让广告做得可以接受,不要商业气息太浓。

而且你知道,每次我们调整算法,让用户尽可能多地看到他们想看的信息,广告内容就会出现得更少。这引起广告商的不满,哪怕它有利于提升 Facebook 的用户体验。

所以你在用户和广告主之间还是选择了用户?

是的,我们在意用户。

最近Facebook频频出现商业化的举措,是因为上市之后你感受到了盈利的压力?

当两件事同时发生,就容易被混为一谈。表面上看可能是 Facebook 上市的压力,但实际上,用户从 PC 端转向移动端给我们的驱动更多。过去,我们在 PC 端表现良好,仅靠 Facebook 右侧的广告就能赚取数十亿美金。但这却让我们怀抱侥幸心理,逃避难题——让广告自然地融合在日常内容之中,同时不伤害用户体验。直到移动应用成为主流,再也没有右栏可以摆放广告时,我们被拉回现实,不得不直面难题。

说回盈利压力,外界可能只看到我们盈利的尝试,不知道我们在消费产品上的投资同样不在少数,甚至更多。

之前你说到摩尔定律可能带来分享行为的大量增长。但也有一些报道称分享信息的数量将趋于平稳。

分享行为不局限于更新自己的状态,它由各种各样的潮流汇合而成。起初,人们只分享他们履历内的信息,后来 Facebook 出现,人们开始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然后分享照片,现在人们还能通过 Spotify 分享音乐。

我之前提及信息分享数量的摩尔定律,并不是说这些增量都会发生在 Facebook 中——它见诸世界各地。三年后,人们分享的信息数一定十倍于现在。即使没有 Facebook,也会有别的服务见证这个增长。所以我们的挑战是,保持用户粘度让 Facebook 成为这个平台。

但天天更新状态容易让人疲惫。你听说过“Facebook假期”吧?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有两种方式避免被 Facebook 打扰:一是减少使用量,另一种是删掉它。但真正选择卸载的人只占少数。可能部分人会在某段时间内减少使用量,因为学生们得到图书馆复习,准备考试。

以前Facebook一改版,总会引来抗议之声。但奇怪之处是,Graph Search明明能让用户通过朋友分享查找到更多的个人信息,但人们对隐私泄露的忧虑反而不如从前强烈。你有反思过这一现象吗?

发布 Graph Search 时,有一处我们做得比以往都好,就是我们接触了大量用户,深入了解他们对某些组或是其它危机的担忧。哪怕我们的应用已经更新多次,但我意识到对隐私设置的调整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推迟了 Graph Search 的发布时间,重新了解用户的忧虑,额外增加了一些的隐私控制工具。

你说Facebook沿袭了黑客的传统(“the Hacker Way”)。在你的理解中,如何抵达黑客精神的核心呢?

黑客精神确实是我们核心的价值观,我们的一切出发点皆源于此。我看到很多公司尽量在发布产品之前把它做到完美,苹果公司更是其中的翘楚。但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另一种方法可能更好——给自己不断尝试的空间,经由迭代打磨产品,不必每次都过分追求完美。

你还未到30岁就已经开始经营慈善事业了,对此你是如何考虑的呢?

盖茨给了我一些启发:不要随意使用你的财富,慈善也需要经验才能做得好。我的工作占据了我每天 99% 的时间,我无法用那 1% 来筹建基金会。所以我选择用投资的方式——为人投资。我向 Newark 学校注资,因为我相信它的市长和政府官员足够好,可以善用我的财富。

为何投资教育?

投资教育也算一种必然吧。我的妻子 Priscilla 是一名老师,而我现在每周二也都会在 East Menlo 公园中给中学生讲课。我教给他们商业技巧,他们会以小组的形式做出一个产品。当课程结束时,他们会到 Facebook 去售卖他们的产品,就跟真实的市场交易一样。

文章来源:http://www.36kr /p/20237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抖音“郭言郭语”是什么梗?

    抖音“郭言郭语”是什么梗? 郭言郭语是现在抖音上很火的一种说话的方法,让我们很喜欢仿照,但是还有很多用户还不是很清楚抖音郭言郭语什么梗,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抖音郭言郭语是什么梗的相关…

  • 抖音如何开直播(最新教程,附设备清单)

    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自己的直播间,其实开直播说起来是简单,一台手机就可以了,但是要想直播效果好,那是远远不够的。做抖音短视频时,我们制作短视频需要拍摄设备、剪辑设…

    2022年2月18日
  • 留学回国接手外贸生意:开局一个厂,后期全靠搏

    最近在小红书上,有这样一批“厂二代”开始分享起自己在经营工厂过程中的心酸和阻碍,那么,这些留学归来的“厂二代”、外贸人,是怎样开启自己的打拼征程的?本文作者便分享了几个相关故事,一起来看一下看。穷困潦倒的主人公因一场意外逆天改命,得到重生的机会,选择转世成为富家少爷,开局便是继承者的层层修炼,长大后接手生意,上演霸道总裁的一生。
    爽文的套路越来越离谱,也折射出许多当代年轻人的梦想:当运筹帷幄的老板

    2023年8月15日
  • 抖音姑娘姑娘你别慌我是一个好流氓是什么歌

    抖音姑娘姑娘你别慌我是一个好流氓是什么歌 ​姑娘姑娘你别慌我是一个好流氓是什么歌 据悉这首歌乃是由郭斯演唱的歌曲《姑娘姑娘》,这首歌表达着倾慕之情,可是又怕姑娘因惧怕产生误会。 姑…

    抖音快手 2023年3月18日
  • 盛大推手机操作系统乐众ROM欲抢夺MIUI市场

    2月11日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盛大近日正式推出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乐众ROM,内置云中书城,麦库记事、盛大网盘等盛大旗下应用。
    根据官方介绍,乐众ROM有易用、娱乐、大众三大特点。其中,对Android核心应用包括锁屏、首屏、电话、短信、联系人、文件管理器、照相机、播放器、日历、闹钟等重新设计与优化,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
    乐众ROM对盛大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了深度集成,包括云

    2023年7月31日
  • 产品周报252期|微信支付正式发布“微信刷掌”产品,知乎推出全新故事品牌“盐言故事”App

    早上好呀,又到周五了!来看看这周发生了什么吧~
    微信刷掌支付正式发布,用户目前可以在刷脸设备上进行刷掌操作。需要现在设备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录入手掌纹样。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支付设备的扫描区,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相比刷脸支付,刷掌支付无论是安全或精准度上都更高一些。
    5月19日,知乎宣布其短故事业务独立分拆,推出全新故事品牌“盐言故事”App,定位原生短故事平台。一、值得关注
    华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

    2023年10月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