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诞生记

导读:陈可辛真正想拍的故事是一代中国青年学子美国梦破灭之后灰头土脸回到家乡,竟然创出一番事业,最后回头直捣美国人大本营。
文/本刊记者 张兆慧 胡采苹
这一次,俞敏洪看起来是真的不高兴。
农历年前,王强和徐小平在看过第一次《中国合伙人》试片后,信心满满地找来俞敏洪看片,希望俞敏洪也会喜欢这个青春洋溢的故事。陪看的人还有新东方高管,以及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电影放完,阎焱脱口

《中国合伙人》诞生记

导读:陈可辛真正想拍的故事是一代中国青年学子美国梦破灭之后灰头土脸回到家乡,竟然创出一番事业,最后回头直捣美国人大本营。

文/本刊记者 张兆慧 胡采苹

这一次,俞敏洪看起来是真的不高兴。

农历年前,王强和徐小平在看过第一次《中国合伙人》试片后,信心满满地找来俞敏洪看片,希望俞敏洪也会喜欢这个青春洋溢的故事。陪看的人还有新东方高管,以及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电影放完,阎焱脱口而出:“人物性格太不对了!”这下子,俞敏洪没法高兴起来。

2月16日一早,俞敏洪在微博表态:“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

2月18日《创业家》团队在参加试片会前,分别发出邀访短信给俞敏洪与徐小平,以勤奋著名的俞敏洪一如过往,在五分钟内就回了短信:“谢谢,我对这部电影不评价。”

徐小平也立即做出反应。他从美国西雅图打电话到陈可辛的“我们”制作公司北京办公室,十分不安地询问,能不能不要把片子对应新东方,能不能不要把他们三人套进三个男主角里,能不能不要对号入座,能不能……

这到底这是一部什么片子,能让两大佬有如此奇妙反应?

“新东方是什么?”

看完改编剧本,徐小平冲陈可辛说:“谢谢你给我保留了八个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陈可辛说:“还有‘新梦想’。”

电影里,黄晓明饰演的英语学校校长成东青,是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挣扎在最底层的人生。

邓超饰演的孟晓骏帅气、才华洋溢,在校园里是偶像级人物,个性膨胀、傲气,直到留洋受挫后,发现自己原来一点也禁不起挫折,万般无奈选择回国,投靠从来都跟在他屁股后头的成东青,在学校里做起签证咨询指导。

佟大为饰演的王阳,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是成东青和孟晓骏之间的润滑剂和沟通桥梁,个性爽快自由,游戏人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王牌英语老师。

如果以校长、签证咨询指导、王牌教师三个身份来区别,确实这三个人就是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但多数认识他们的人看完电影以后,总有一头雾水,因为这三个人的个性,并不像他们认识的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所以,阎焱说得其实没错:“人物的性格太不对了。”

但是怎么样的性格才叫“对”?

2011年,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找到陈可辛,拿了一部徐小平撰写的初稿剧本给陈可辛,讲述改革开放后三个年轻人从大学同窗好友到创建外语培训学校“新梦想”,一路上情感事业和理想多重纠葛的故事。剧本中的“新梦想”,显然脱胎于新东方。

“新东方是什么?”陈可辛一问,北京办公室里所有同事都转过头来看他,香港出生、移民泰国、留学美国、现在定居香港的陈可辛,从不知道有什么“新东方”,直到电影现在拍完了,我们坐在哈尔滨亚布力Club Med餐厅吃饭,说起连台湾人考GRE都要背红宝书、印度人考GMAT都要下载“GWD管卫东真题”来复习时,陈可辛还感到不可置信:“真的这么厉害?”

徐小平没写过剧本,不知道电影剧本需要的元素,韩三平给的初稿不能用。陈可辛于是找来《疯狂的石头》编剧周智勇和新生代编剧张冀重新写过,然后拿给徐小平看。

据陈可辛转述,徐小平在看剧本时,总是边看边讲,然后突然说一声:“等一等。”情绪就开始波动得不能自己,偶尔还要哇哇大哭才能算完,全然不是影片里孟晓骏的硬汉模样。

看完已经面目全非的改编剧本,徐小平冲陈可辛说:“谢谢你给我保留了八个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

陈可辛说:“不对,是十一个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还有‘新梦想’。”

决定拍摄这部电影后,陈可辛明确地跟新东方划开界限—不接受与新东方相关的任何投资,不正面接触俞敏洪和王强等原型人物,不与新东方相关人士确认拍摄消息。

“人看自己是永远没有客观的。”陈可辛说:“如果我用了那些,就完全新东方了,你就变成服务新东方了,等于必须拿这个本子给俞敏洪去审批。”

陈可辛的担忧也得到观众的印证。即便是对新东方有着深厚感情的学生,都对俞敏洪的传记片这种可能性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如果是新东方投资拍的片那就没有什么好看了。”一位接受调查的观众如此反映。

陈可辛版的新东方

孟晓骏是三个主角中导演唯一一个能设身处地去理解的角色,也让原本是对应现实中徐小平角色的孟晓骏,生生地变成陈可辛自己。

拍摄企业大佬传记实非所愿,陈可辛认为,自己只是借用一些新东方元素,真正想拍的不是新东方,而是一代中国青年学子想留学美国的热情,美国梦破灭之后灰头土脸回到家乡,竟然又创出一番事业,最后还能回头直捣美国人大本营。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可辛在美国求学,业余时间在一家老年人餐厅当服务员。店主觉得陈可辛是黄种小孩,跟客人沟通会有障碍,于是安排陈可辛做小厮,服务员做完后去擦桌子,清理桌子,等于是服务员的服务员。那个餐厅有五六个服务员,“你就服务他们,你的小费就没了,因为小费是给服务员的。”

影片的高潮,三位合伙人因为侵犯版权被起诉,美国人得理不饶人,且傲慢无比,最终他们与美国人唇枪舌战,换来圆满结局。陈可辛也多少在寄托自己的情感:他曾经与一位美国导演在闹市拍戏现场公开理论。

主演之一邓超更直言自己演的就是陈可辛本人。“孟晓骏是他最懂的,也是他最了解的,其实就是他的影子。”邓超回忆当时选择演孟晓骏的原因时这样描述,“他说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是很招人喜欢的人,但是我承认(这一点),戏里孟晓骏对他的兄弟也是这么说。陈可辛就是这样一个人。”

花絮故事是,邓超经历过电影里孟晓骏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刚回北京时,兄弟给他理发。当年邓超和一帮朋友创业做“超剧场”,一天他匆匆赶回北京,一边理发一边和合伙人们开会。“在那种一览无遗的四合院,几棵掉完叶子的大树,我蒙个布,在那剪头发。唯一不同的是,我这次剪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而戏里那是孟晓骏从美国回来最失落的时候。”

陈可辛不喜欢英雄的故事,不熟悉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但是他对成东青充满敬意,“因为他那样的人才能成功,我显然是有困难的。”成东青遇事就忍耐,软弱、无能、窝囊,忍耐之后却总能把慢慢事情化解了,实在逼到不行了才会奋力一搏,往往那一搏让所有人哑口无言。最后,陈可辛在电影里给了成东青一个结论:“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

拍摄《中国合伙人》的陈可辛正经历着人生中最为不平的阶段。单纯美好的《甜蜜蜜》和《金枝玉叶》时代已成往事,中年陈可辛开始在作品里拧巴地给自己找麻烦。

《投名状》可算是陈可辛讲述兄弟情的代表作,而电影里那句经典的“兄弟是不可信的”,足以让人对陈可辛拍这类题材感到忧心忡忡。韩三平听说陈可辛打算拍兄弟情,立刻想到了这部片。“他就怕我拍到那种阴暗的你死我活里去。”陈可辛笑道。

影片里无处不在的是陈可辛的影子,尤其是他在塑造孟晓骏和女一号苏梅的时候。

杜鹃饰演的苏梅是成东青的初恋情人,气质孤傲冷漠如女神。从《甜蜜蜜》的张曼玉到《中国合伙人》的苏梅,这种气质的女性是陈可辛电影中最常见的女主角类型。陈可辛直言成东青与自己唯一类似的就是他们都永远处于被动之中,被创业,被推动。有趣的是,他的女主角们总是拥抱变迁的,在动荡的时代中她们总能坦然顺应。

而孟晓骏是三个主角中他唯一一个能设身处地去理解的角色。他将大量过往体验带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原本是对应现实中徐小平角色的孟晓骏生生地变成他自己。

陈可辛已经50岁,波澜过后,年少时的温情开始一点点回归。或许是带入太深,这部影片成了陈可辛在片场流泪最多的一部。后来他用了大量老歌来试图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的自我之中,从而牵动他们的情绪。

拍摄企业题材是困难的

陈可辛最初考虑将马云的故事搬上银幕,但发现马云被形容为成功完美的中国商人,很难拍出血肉,于是放弃。

俞敏洪并没有特别小气,他的反应其实跟大部分被拍成电影的企业家一样,都有严重的不适应,例如乔布斯、盖茨之于《硅谷海盗》,扎克伯格之于《社交网络》。

拍摄企业题材是困难的,陈可辛团队一度有意涉足商业题材,最初考虑将马云的故事搬上银幕,到处找了关于马云的资料,发现关于马云的书籍和报导多半将他形容为成功完美的中国商人,简直是中国商业界的活雷锋,伟大、光荣、正确的英雄形象很难拍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陈可辛于是放弃。

传记电影似乎永远存在着传主与导演的冲突,好看的电影大部分都让传主十分不满,而传主满意的电影,通常也让观众十分不满。2002年海尔出资拍过一部创始人张瑞敏的传记电影《首席执行官》,是张瑞敏认可的电影,然而剧情平板、人物单调。作为企业家,张瑞敏的成功得到普遍认可,然而做一个电影男主角,张瑞敏却是观众看得想睡觉的。

拍摄传记电影在美国社会都能引发喧天争议,更不用说中国这样一个禁忌特别多的社会,活着的人不好评价、死了的人不忍评价、有名望的人还特别不能评价,大家都怕得罪人。

似乎也有例外。华为顾问田涛和吴春波《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出版前,任正非坚决不看,因为他担心看了一定会有想法,会去干涉作者。

“事前我没有想过会这样。”徐小平等人现在特别担心俞敏洪对成东青的排斥情绪,这种尴尬局面显然是陈可辛没有考虑过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感到有些放松,这种反应或许给了那些不愿意看新东方宣传片的观众一个答案。

陈可辛坦言自己一直不是完全独立的人,他习惯于做任何决定都要找到一个长者角色的人询问意见。“比如我这个剧本写完之后拿去给一个人看。可能他不是这个电影圈的,他说一两句我就可能改进吗?也不一定。但我就需要一个比较有经验、比较有地位的人跟我讨论。当然最好是说:‘没问题,很好,去吧!’他说有问题的时候我还不一定听,其实我永远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

这种不独立源自年少时陈可辛对于父亲角色的依赖。此后很长时间,他将这个角色转移到曾经的合伙人曾志伟身上,之后曾是于东,而这次他找到了王石。王石很好地满足了陈可辛的期望,他读罢剧本说:“这会是你的第二部《甜蜜蜜》。”

王石的评价给了陈可辛极大的动力。剧本完成后,他们做电影预算。中影给的预算是4000万元—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是现代题材电影的门坎,能够完成影片并且收回成本的安全度很高。然而内地影视行业经过几年的飞速变迁,人工成本已经比陈可辛拍《十月围城》时代整整高出了三四倍。算来算去预算都不够用,但陈可辛太想拍它了,于是咬咬牙决定放弃导演片酬。

加上宣发费用,《中国合伙人》的成本将达到7000万元。其中中影占30%,陈可辛工作室占70%。陈可辛一方将影片股权70%的部分再分给了香港寰亚、云南广电等多个股东,最终自己占比不到20%。

这是陈可辛多年的习惯之一:自己的电影必须自己有投资,才能掌控足够的话语权。

在电影里,唯独土鳖的成东青从来未曾改变过,而他反倒是那个最终成功了的角色。陈可辛的希冀是,即便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也不要被世界太多地改变。

来源:I黑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 淘宝技术发展

    目录
    一、引言
    二、个人网站
    三、Oracle/支付宝/旺旺
    四、淘宝技术发展(Java时代:脱胎换骨)
    五、淘宝技术发展(Java时代:坚若磐石)
    六、淘宝技术发展(Java时代:创造技术-TFS)
    七、淘宝技术发展(分布式时代:服务化)
    作者:赵超
    一、引言光棍节的狂欢
    “时间到,开抢!”坐在电脑前早已等待多时的小美一看时间已到 2011 年 11 月 11 日零时,便迫不及待地投身于淘宝商城

    2023年9月12日
  • 抖音慢动作特效怎么调(抖音怎么从正常速度变慢动作)

    最近,抖音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有趣的拍摄手法。其中,有一种慢动作视频在抖音上特别的流行,这种拍摄效果让短视频变得十分有趣,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这种是如何拍摄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

    抖音快手 2022年4月15日
  • 生成式AI“暴走”,BAT兵戎相见?

    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借着ChatGPT的高热度,吹响了进攻生成式AI赛道的号角。百度、腾讯、阿里都不同程度地投入到生成式AI产品的研究之中。未来的生成式AI赛道,会是怎么样的战况呢?事实证明,互联网大厂不会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风口。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借着ChatGPT的高热度,吹响了进攻生成式AI赛道的号角。
    百度开启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产品的邀请测试;腾讯AI La

    2023年11月21日
  • 视频号到赚钱的时候了吗?有人月GMV3000万,有人看不懂要放弃

    近期,微信视频号的爆款案例频频出现,而这引发了人们对于视频号是否要在2023年爆发的讨论。然而,对于视频号是否真的能够爆发,不少人仍存在疑虑。具体如何理解视频号的发展,以及视频号潜在的机会点,不妨来看看本文的解读。最近几个月,微信视频号的爆款案例一茬茬冒了出来。
    据微信公开课报道,女装品牌“爱丽丝服饰Alice”在野生无运营状态下做到4个月涨粉60万,日均交易额稳定在150万-200万元之间,首月

    2023年7月21日
  • 未来生活进行时:“触摸”科技——体验未来精彩无“触”不在

    曾几何时,大部分人都使用各种全键盘式手机,双手没有一刻不处于高度按键作业中。尽管已经有人用手写笔键盘,只不过手机那么小的屏幕写字并不方便。不过,美国多久,市面上出现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已经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机产品,食指自如地在手机屏幕上“滑来滑去”,这种操作方式真是帅爆了!一时之间,这种“滑来滑去”几乎成为大众追求的lifestyle,逐渐流行,成为标志性象征。直到今天几乎无人不知iPhone,无人

    2023年7月25日
  • 数据对比:苹果VS谷歌大比拼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科技网站PCWorld今日发表了署名为杰瑞德-纽曼(Jared Newman)的文章,该文章通过翔实的数字从各个方面比较了苹果和谷歌这两家竞争对手之间的巨大差异。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苹果和谷歌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竞争对手,他们做事的风格完全不同。前者发布的产品从来不会进行外部测试,而且行事非常低调隐秘;后者总是乐此不疲地推出测试版产品,而且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因此,当

    2023年7月2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