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的广陵是指江苏的哪个地方(李白诗中的广陵指的是哪个城市)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古称广陵、江都,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中国历史是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在先秦、两汉之际,扬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指今天整个东南地区,主要包括是指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江南、岭南部分地区,从隋唐以后主要是指今天的扬州市。扬州是世界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也被称为运河之都。

江苏扬州市

扬州公元前486年建市,自大运河开通后,扬州就成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城市。扬州是‘经济之都’,唐称‘扬一益二’(即扬州经济天下第一,成都第二),明清时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是文化之都,唐时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两宋时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但随着铁路和海运取代大运河,扬州不可避免地没落了。扬州孕育了一系列名人,如唐代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宋代词人秦观秦少游,明初宰相汪广洋,明末清初叛明叛清叛顺的吴三桂均出自扬州,另外牡牧、苏轼、郑板桥等也长期在扬州或任职或隐居。

江苏扬州市

扬州位于江淮平原南部,东部与盐城、泰州相接,北与淮安接壤,西与南京、滁州为界,南隔长江与镇江相望。下辖广陵、邢江和江都等3区和仪征、高邮和宝应等3县/县级市,管辖总面6591平方公里,与南京市差不多, 根据七普人口统计数据,扬州市常住人口为456万人。

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扬州建城的起点。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汉代扬州称广陵或江都,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才有了七王之乱的资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

江苏扬州市

589年隋灭陈,在扬州设总管府,自此以后扬州就成了今扬州市一带的专有名称。隋炀帝时扬州改为江都郡,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大运河的开发促进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扬州的空前繁荣。605-616年隋炀帝曾三下江都(扬州),最后一次下扬州就再也回不来了,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隋朝也就灭亡了。

江苏扬州市

唐代扬州经济发达,‘扬一益一’,既是工商业中心,出现了大量工场和手工作坊;同时也是交通中心,是南北粮食、盐、铁的转运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始终是中国南方的交通枢纽中心;还是政治中心,作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是对外交流中心,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均是以扬州为出发地。

北宋时扬州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仍是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文化方面也同步繁荣,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

江苏扬州市

元、明时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扬州段运河经几次整治,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扬州再次繁华。明代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和南北货物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漆器、铜器、玉器、刺绣品、化妆品等手工业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明末时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在扬州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城陷后清军屠城,死者数以万计。

清代中前期扬州出现空前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成为当时中国和世界主要城市之一。因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各地商人蜂拥而至,不少商人在扬州建起会馆,康熙帝和乾隆帝多次巡幸扬州。19世纪中叶后由于运河淤塞,漕粮改经海上运输,淮盐主要由铁路转运,随着大运河的衰落扬州也逐渐衰落。

江苏扬州市

1931年扬州洪水泛滥,长江和运河沿线决口60多处,死于水灾、饥饿和疫病者数十万。扬州解放后设扬州市,在仙女庙镇另建江都县。1996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从扬州划走泰兴、姜堰、靖江、兴化等4个县,2000年邗江撤县设区,2011年江都撤县改区,维扬区并入邗江区,至此扬州市行政区基本定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